光熙门是在朝鲜太祖5年(1396年)创建首都汉城时,于东南侧建成的小门,被列为四小门之一的南小门,也被称为水口门。壬辰倭乱时都城与宫殿皆遭到破坏,光熙门亦然。后于肃宗37年(1711年),都城重新修筑完成后的次年,光熙门开始重建。后在日帝强占期,因铺设电车轨道而将首尔城郭拆除,光熙门仅留下城门与城楼。韩战时门楼再次遭到破坏,直到1975年,城门被迁至原址南侧15m处并开始复原工程。光熙门曾历经许多历史事件,仁祖2年(1624年)李适之乱发生后,李适由此门逃出都城;丙子胡乱(1636年)时,君王仁祖亦经此门退往南汉山城。朝鲜时代的日本使臣自玉水洞豆毛浦渡口渡过汉江,也是经由光熙门前往位于仁峴洞的日本使臣专用驿馆东平馆。光熙门的城门与首尔城郭的其他小门相同,皆采用长方形武沙石做为基石层层构筑,再于城门的中间设置前后拱门与通道,最后建筑门楼。石造建筑高6m,宽7.98m,外侧拱门高4.18m,宽4.58m,内侧拱门高4.68m,宽5.18m,拱门内部通道宽5.16m,拱门台石高2m。门楼建筑为正面3间、侧面2间,左右内侧则设有登城阶梯与小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