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仙源寺是在1976年东国大学江华岛学术调查团关于江华岛一带地区的调查中最初发现的。发现当时这个地方只有几个地基柱为主的保相花纹石头,刻着梵字的瓦和搁置在屋顶的杂像。鉴于仙源面都监村,都监山的寺址具有学术性和历史性的价值,1977年被指定为第259号遗址。
1996年开始经过了4次发掘调查(东国大学博物馆)发现了建筑地,筑台,排水设施,出土了莲花纹瓦,金铜诞生佛,青铜罗汉像,炭化的金泥史经,墨书史经等,和寺址相关的遗址逐渐闻名于世人,但由于无法确认《朝鲜王朝实录》传下来的八万大藏经的仙源寺址的考古学资料,关于仙源寺还应进行长期的调查研究。 关于遗址的四次调查(1996年~2001年)确认了独立的建筑地21个和附属的行廊7个。建筑都位于北高南低的地势上,东西走向,长4个层段。中央部位是大型的建筑地(地基长38米)能看到支撑三尊佛的佛坛残余结构。5个建筑遗址分别有暖炕和排水设施等,但是无法确认塔址。
展开挖掘调查地区的建筑遗址集中于中部地区,南北长180米,东西宽约180米。 出土遗物主要有瓷器类,瓦片类,小型青铜佛像,炭化的史经等。瓷器类(共2300多件)大部分是12世纪后期到14世纪制成的青瓷(94%),瓦片类中的塀瓦最多,另外也出土了瓦当,鹫头,杂像等,其中瓦当类大部分为莲花纹,梵字文,鬼目文, 朴氏•刘氏铭瓦,鹫头片共有21个。
* 面积 - 11,5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