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清南道(天安市)

柳宽顺烈士出生于1902年竝川面龙头里。在梨花学堂就学时,逢3.1独立万岁运动归乡,之后在1919年4月1日(阴曆3月1日)掀起A-u-ne万岁运动,被收押到公州监狱。1919年8月移监至西大门刑务所,经过当时日据时代政府的严行拷打后,于1920年10月12日在狱中殉国。为了宣扬烈士的爱国精神给后代,于1969年建立了追慕阁,从1972年开始,每年的10月12日皆在这里进行柳宽顺烈士追慕仪式。 周边还有起事当天为了告知民众所设的烽火址和烽火塔,烈士的出生地和所去过的梅峰教会等。此外,每年2月底的烽火祭活动和每年的殉国日(9月28日)皆在这里举行追慕仪式。 [ 柳宽顺烈士生家 ] 史蹟第230号(1991年12月30日) [ 烽火址 ] 史蹟第230号(1977年10月12日) [ 追慕阁 ] 道纪念物第58号(1972年10月14日)


蔚山广域市(蔚州郡)

本店占地广阔,拥有五间传统韩式房屋。可在这里品尝到高级韩式套餐,另设茶室,可在就餐后悠闲品茗。除冬季外,每月举行一次打糕活动,可品尝自己亲手打出的米糕。此外,还设有传统文化商品馆、传统手工打糕销售馆(有该方面技术人员)、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传统婚礼、韩国饮食、游戏文化体验)。


庆尚南道(固城郡)

坐落在太白山脈南部的莲花山因其风景秀丽,景观独特,于1983年被指定为道立公园。该山形似一朵绽放的莲花,因而得名“莲花山”。莲花山上有玉泉寺、莲台庵、白莲庵以及靑莲庵等多处名胜古迹。其中最有名的是玉泉寺。玉泉寺兴建于676年,是华岩宗十大寺庙之一,寺中的温泉四季汩汩长流,吸引了无数的游客来此游览。松茸和草莓是莲花山一带的特产。


忠清南道(公州市)

位于公州市寺谷面云岩里的太和餐厅是山野菜定食,沙参定食,自然产香菇砂锅的专门店。沙参定食口感很好,并有着一种特有的香味,是这个餐厅最有人气的一道菜肴。山野菜定食和山野菜拌饭加入了各种香菇,保留了肉的原有口感,并且同时提供20多种小菜,非常丰富。位于佛教创新派第6寺麻谷寺的太和餐厅是在观赏麻谷寺之后一定要访问的地方。


庆尚南道(金海市)

为迎接韩国最大佳节春节,国立金海博物馆举办迎新春传统文化活动,期许旅客能透过和家人、好友一同参与体验活动,或参观地区文化遗产等,在新年留下美好回忆。


全罗南道(光阳市)


忠清南道(礼山郡)

参观礼山的华岩寺可以感受到秋史金正喜先生的魅力。朝鲜后期代表文人秋史,出生于礼山,距华岩寺不远的地方,建有秋史古宅及其生出的家,房屋风格古色古香,别具一格。 位于海拔较低的乌石山上的华岩寺,是一座与秋史有着很深渊源的寺庙。因为这座寺庙是金正喜先生的曾祖父金汉荩所重建。作为英祖驸马的金汉荩,与英祖的二女儿,庄祖的妹妹和顺翁主结婚,死后二人合葬于龙山脚下的鹦鹉峰,将生前与这座寺庙的因缘,一直延续下去。 现在的华岩寺,即便近看,也因其入口处挤满了整洁干净的寮舍而失去了原有的寺庙感觉。古色古香而又历史悠久的寮舍,彰显了秋史的风采,且随处可见秋史的遗物。 最近比丘尼高僧在此修道,更为这个位于市郊的古寺带来一份安详。建议热爱秋史的朋友,不妨来访一次。 * 历史 关于这座寺庙的由来不得而知,唯一可以考证的是在三国时代,便有了此寺。在寺庙的后方,有屏风岩,相传古寺曾在屏风岩的下方。随时间的流逝,寺庙渐渐消失,只留下一个小小的塔,后挪移到现在的位置。 关于华岩寺的历史文献几乎没有,因此具体缘由不得而知。但目前在遗物展示馆所藏的<华岩寺重修记>中,有关于寺庙的记录,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此重建记记述了1848年(宪宗14)金命喜(1788~?)建寺,在金相喜使用后曹錫臣重建。金命喜是著名的书法家及碑铭研究家,乃秋史金正喜的弟弟,满腹经纶,学术略有建树。根据这部文献,虽然不知此寺庙最初是何时修建的,但在1752年庆州人金汉荩(1720~1758)为管理其父金兴庆(1667~1750)的庙宇,将其重建。在华岩寺西北部约20m处,有一块近100余坪的腹地,据庙中僧侣所言,是华岩寺的原址。 原来寺庙建于屏风岩之前,闭寺后仅剩下一塔,在和顺翁主与月城尉金汉荩重建后,英祖给其命名为华岩寺。即在英祖壬申年,其驸马月城尉金汉荩将寺庙重建。虽然名字是英祖赐予的,但牌匾则是月城尉亲笔写的。 月城尉在重建此寺的95年后,宪宗丙午年,寺庙再次受到损坏,以致僧侣无法寄居,于是金秋史一家再次出资重建,便有了现在我们所见的华岩寺。


全罗南道(高兴郡)


()

于自然的国度-茂朱举行的「茂朱南大川冰雪节」,将自2016年1月8日至17日为止,为期10天,在茂朱南大川一带登场。本次庆典以「自然的国度茂朱,回忆的童心之旅」为主题,准备了抓冬季鱒鱼体验、滑雪橇等适合闔家同游的各种活动,让游客在此留下冬季的美好回忆。


江原道(旌善郡)

高丽末期侍奉高丽王朝的7位儒臣,隐居于旌善。某天创作了一首思念国王与故乡的律诗,地方的儒生听到后,将诗讲解给听不懂的人并流传出来,继而成为地方上充满感情的口传歌谣。旌善阿里郎是江原道无形文化财第1号,为了保存、培养并继承发展乡土固有文化,于2001年10月7日建立了旌善阿里郎传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