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尚南道(咸阳郡)

在位于庆尚南道咸阳郡咸阳邑的第154号天然纪念物上林公园,将举行“咸阳山参庆典”。咸阳地区有智异山和德裕山,山参和药草质量优越,在国内外都很受欢迎。为宣传咸阳地区栽培的山参和药草而举行的咸阳山参庆典,作为促进健康生活的庆典受到广泛的认可。  


江原道(洪川郡)

洪川温泉为韩国唯一的江边温泉,景色壮观。富含碱性重碳酸钠的水质柔软,有促进皮下组织伤口恢复,促进皮肤组织再生,防止老化的皮肤美容功效。而且作为饮用水饮用还可以中和胃酸,对胃酸过多的患者也有很好的疗效。此外对疲劳,神经痛,高血压,过敏性皮肤炎,慢性湿疹等也有效果。  


江原道(旌善郡)

Auraji是位于旌善郡余粮面的湖水,作为江原道无形文化财产第1号的'旌善阿里郎'就是在这里诞生的,因此而著名。自古江山美景,湖水清净,这里是江原道平昌三陟江水相汇的地方,起名为Auraji。另外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南汉江的上流地带,是沿水路搬运木柴至京城的重要渡口,可以听到来自全国各地艄公的歌声。特别是思念远去运柴的郎君而歌唱的男女之情歌流传至今,成为旌善阿里郎的歌词。现今为了来看美丽的景色和遥望湖水等待郎君的女子铜像,很多游客来到这里。


京畿道(广州市)

京畿道广州退村面从1970年起就开始栽培西红柿,是全国著名的西红柿生产基地。退村西红柿节是一个种植西红柿的农民和普通市民全员参与的庆典活动,届时将举行西红柿促销、热爱环境征文比赛、写生大赛、西红柿歌谣节等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


仁川(江华郡) , 江华岛

乔桐岛位于江华郡的北西部,2014年7月乔桐大桥开通后使这里的交通更加便利。高丽时代被称为高木根县,新罗景徳王时期将此改名为乔桐县,这里还是高丽时代前往碧澜渡(国际贸易港)的中国使臣们停留的国际交易经由地。


光州广域市(北区)

拥有80余年经营传统的鸭肉汤专门店,Young mi鸭肉汤制作时,先把把紫苏叶研磨过滤,加入大江、辣椒面、大蒜等,各种食材都严挑细选。然后放入砂锅里滚煮,吃的时候,依个人爱好,可放入人参、干枣、芹菜后再次烹煮。鸭肉汤配上白菜泡菜吃,味道清爽,肉汤香浓。除此之外,鸭子本身无特殊传染病,很容易饲养,加上肉质富有碱质水溶性脂肪,对预防肝脏病等成人疾病有显著的功效。


全罗北道(南原市)


全罗南道(康津郡)

无为寺位于全罗南道康津郡城田面月下里月出山上,寺庙原称为无为岬寺,始建于10世纪初期前,是拥有最少1,100年历史的千年古刹。无为寺内拥有国宝13号极乐宝殿,以及国宝313号阿弥陀如来三尊壁画、宝物1312号阿弥陀如来三尊座像、宝物1314号白衣观音图、宝物1315号内壁四面壁画等壁画,还有宝物507号的无为寺先觉大师遍光塔碑等文物。


庆尚南道(居昌郡)

1989年,居昌地区十几个剧团在小剧院联合举行了第一届“居昌话剧节”。之后在第五届盛会上,国外剧团加盟演出,节日规模逐渐扩大为国际话剧节。从第十届盛会开始,话剧节改为在露天舞台举行。话剧节召开时节正直夏季,居昌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避暑消夏的好去处。游客们白天在这里休闲避暑,到了晚上在露天观看精彩的演出活动,可是说是一举两得。在“居昌国际话剧节”上,人们不但可以观赏到经典的话剧,并且有机会观看到外国民俗舞蹈、音乐剧、芭蕾舞等艺术演出。 活动介绍 “居昌国际话剧节”的内容不仅局限于戏剧,还包括韩国传统说唱剧、音乐戏剧、音乐剧等题材多样的艺术表演,可以说是一个大型综合性艺术庆典。露天舞台搭建在愁胜台、居昌戏剧学校、居昌文化中心等地,来自法国、德国、俄罗斯、乌克兰等欧洲剧团,秘鲁、巴西等南美剧团以及日本等亚洲剧团共40多个外国剧团将在这里上演200余场精彩的艺术公演。“居昌国际话剧节”在向人们展示大众性艺术表演的同时,并挖掘出一批新式戏剧作品进行演出,大众性和专门性兼容并包,因而受到戏剧界专家们的广泛关注。话剧节还为观众们准备了展示会、陶瓷烧制、戏服制作以及舞台化妆等别开生面的体验活动,使观众们能够享受到参与的极大乐趣。 而且“居昌国际话剧节”的活动场地位于德裕山山麓的小村子里,四周环境优美,非常适合夏季举家前来消夏避暑。因此,前来拜访的观众自演出开始2小时前就会排起长龙,为了能够更好的观看演出,建议您早一点来到演出场地。 精彩看点 “居昌国际话剧节”的舞台以大自然为背景设计而成,宏伟而又不失幽雅。用鹅卵石砌成的“石墙剧场”,展现韩国古代书香风貌的“书院剧场”、茂盛的柿子树林剧场等自然舞台设计都会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其中最富特色的舞台是300多年古木林下的银杏树剧场。在怡人的自然露天舞台,观众们将和众多著名表演艺术家见面,并有机会和他们一起探讨戏剧。当然演出结束后,观众们也可以邀演员们一起拍照留念。


全罗南道(潭阳郡)

被指定为全罗南道纪念物第6号的俛仰亭,是位于全罗南道潭阳郡凤山面济月里济凤山山麓的一座亭子,于1533年宋纯(1493~1583)所建,以李滉(1501~1570)为首的众多学者和文人曾在会聚在此,进行文学讨论。 亭子是木质瓦房建筑,前后和左右有连廊,中间有房间,原来是一座草亭(用草和芦苇做顶搭建的简陋亭子),仅仅能遮挡一下风雨,现在人们所见到的是经过后代多次翻修后的样子。亭后是通到山上的小路,山腰的田野在此也可看得一清二楚。宋纯为了便于做诗文研究而建了这座亭子,亭子上还刻有当时著名学者和诗人们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