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罗北道(完州郡)

传言这座寺庙是西元604年由瑞巖大师所创建。另有传言,依据极乐殿重修记这本传说故事,新罗末期崔龙角骑著马在全国各地游山玩水,到凤山南边时,抓著紫藤的藤蔓爬上山顶,在山顶某一草丛内发散著祥瑞的光芒。随著光芒走去,有三隻凤凰在那飞舞,于是他就在此搭建了围凤寺(威凤寺)。威凤寺现有建筑物是主殿的普光明殿与极乐殿、观音殿、罗汉殿、三圣阁、威凤禪院、罗月堂、一柱门,还有寮舍房。现有建筑物中的普光明殿是宝物第608号,内部中央安置有坐著的佛像-释迦如来坐像,左右另有好几尊站立佛像。


京畿道(抱川市)

鸣声山山顶曾是火田民在1950年代放火除草,造田生活的地方。与不毛之地不同的是这里的土地是经后天开垦而成,通过反复的放火除草和耕种这一过程,使得土壤变得肥沃,形成了生长力较强的紫芒群落。鸣声山山脚被山井湖水所包围,景色优美,是登山及欣赏紫芒的旅游胜地。


仁川(延寿区) , 仁川市区

Oslo宾馆位于东北亚的中心城市以及韩国 的经济首都仁川。仁川素以洁净的天然资 源而著称,由150多个岛屿组成,是一座 近代和现代共存的城市。这家酒店各客房 配有电脑以及VOD系统。仁川的旅游热点 有月尾岛公园、仁川贸易港口、游艇、浪 漫的沿海码头、海鲜丰富的苏来浦口、舞 衣岛以及松岛等。而仁川的江华岛更被誉 为是一本栩栩如生的教科书,非常适合携 子女一同前来参观学习。


庆尚北道(蔚珍郡)

为保护、宣传及销售庆尚北道蔚珍郡特产竹蟹,于2月27日至3月1日,在蔚珍郡厚浦港一带将举行“蔚珍竹蟹庆典”。今年的蔚珍竹蟹庆典将区别于其他地区,旨在宣传蔚珍竹蟹的优越性,是每年各地庆典中规模最大的。庆典将于厚浦港一心广场内举行开幕式。庆典期间活动丰富,主要有蔚珍竹蟹宣传展示馆、世界竹蟹料理比赛及展示、参观抓竹蟹、船上观日出等特别活动。体验活动则有竹蟹壳许愿、气球彩绘、制作香囊、免费试吃竹蟹和红蟹、试饮传统酒等。此外,蔚珍无污染农海产品集市、红蟹宣传销售馆、木筏拍照区、书法作品展示会、厚浦先史时代古物展示会等丰富的附带活动也不容错过。


全罗南道(丽水市)

向日庵(第40号文化遗产)是四大观音庙之一,公元644年,即百济义慈王4年由新罗元晓大师主持兴建,原名圆通庵。高丽光宗9年(公元958年),尹弼大师将其改名为金鰲庵,后朝鲜肃宗41年(公元1715年),仁默大师将起改名为向日庵。壬辰我乱时期,曾助抗倭将领李舜臣一臂之力的僧侣军就在这里揭竿而起。大雄殿、观音殿、七星阁、读书堂以及醉醒楼重新经过修缮以后,这里恢复了原来的面貌。向日庵与金鰲山遥相呼应,山上的悬崖峭壁之间,冬青树和亚热带植物郁郁丛生。从村子通往向日庵的山路十分陡峭,中间一段需要攀岩前行,最后要通过两座巨大的岩石中间的石门,才能到达向日庵,攀登路线十分惊险刺激。


大邱广域市(东区)

历经78年岁月,横跨琴湖江的峨洋铁桥,其历史性和产业文化遗产价值,以市区内市民文化休闲空间的角色重新现身,成为了今天的新景点峨洋火车路。周边有樱花路、东村游园地、幸福村等旅游景区。


庆尚北道(高灵郡)

大伽倻(AD42~562)是公元4世纪韩半岛存在的一个国家,伽倻时代制作的伽倻琴,整理的乐谱保留至今,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根据出土遗物推测当时这一地区(现庆尚南道一带)曾是一个实力很强国家的所在地。 通过本次庆典游客可以直接了解到高丽的历史和大伽倻的国家文化,观赏古代遗物展,包括当时国际社会交流时所使用过的木船等物品。此外,游客还可在此参加各种手工制作体验活动。因为庆典活动场周边与农村相连,游客不妨在参加庆典的同时,前往农村体验下采摘草莓的乐趣。


庆尚南道(固城郡)

固城恐龙博物馆开业于2004年11月9日,坐落于世界最大的恐龙足迹化石地床足岩郡立公园里,该博物馆旨在提升风景秀丽的床足岩和世界三大恐龙足迹化石地庆南固城的地区形象,通过创建独特的旅游景点来满足游客对于自然生态旅游的需求。整个博物馆分为地下1层,地上3层,是一处为儿童播下梦想与希望的体验学习空间,深受家庭游客的喜爱。


忠清北道(堤川市)

玉笋大桥的建成,缓解了忠州大坝和忠州湖蓄水而带的水山面和清风面一带动交通不便,将国道36号线和国支道82号线连接起来,方便了到忠州、堤川、丹阳旅游的游客,全长450m。 从结构上看,在设计时将上弦材和悬垂线同时曲线化,使桥梁更加美观,并提高了桥身的安全系数,富有独创性。丹阳八景之一“九潭峰”、奇岩怪石众多的玉笋峰和清风湖畔的美丽景色,在大桥上都可看的得一清二楚。


京畿道(华城市)

2000年3月21日,华城恐龙蛋化石遗址被指定为国家文化财天然纪念物第414号。1999年4月25日,在华城市松山面古井里一带进行始华湖开荒造田运动之时,随着人们对当地生态界和地质变化基础研究的展开,在始华湖南侧的荒地处发现了这座恐龙蛋化石遗址。在未被海水阻隔之前,这里曾是无人生活的小岛,形成于中生代白垩纪(据推测一亿年前)的地表随着始华湖海水的退去开始逐渐显现出来,在风化、侵蚀的作用下埋藏于地底的恐龙蛋也显露了出来。迄今为止,在调查的12处地点中,已从30多个洞穴中发现了200多个恐龙蛋,目前正在针对被泥土覆盖的部分进行精密调查,预计将会发现更多的化石。 大多数恐龙蛋为球形,呈暗红色,表面有微小的气孔,胎儿可通过气孔来交换二氧化碳、氧气和水分。恐龙蛋相对于其他蛋来说表面气孔较多,这是因为恐龙生活的白垩纪时期年平均气温要比现在热很多,甚至连极地都没有冰河,在温暖多湿的环境下,为了汲取氧气,恐龙蛋的表面便生成了众多气孔。 气孔过多虽然有助于呼吸,但却容易造成水分流失。为防止水分流失,恐龙会在地上挖坑将蛋埋入地中,用沙子覆盖其上。华城恐龙蛋化石遗址的恐龙蛋上端几乎都已破裂,其中,蛋壳碎片散落于蛋中的表明恐龙在孵化之前已被其他动物所吃,相反,若在蛋中未看到散落的蛋壳碎片,则表明恐龙蛋孵化成功,小恐龙已脱蛋而出。此外,若蛋中有鹅卵石和蛋壳碎片,则可能是恐龙蛋在孵化过程中因洞穴坍塌被砸碎。 目前发现的恐龙蛋蛋壳为单面形态,据推测可能是脖子与尾巴较长的蜥脚类恐龙或鸭嘴龙等鸟脚类恐龙。在这一地区,除恐龙蛋化石外,还发现了大量的沼泽植物化石和底栖生物化石。根据发现的多种植物化石和恐龙蛋化石可以断定这里是古代恐龙的产卵之地。 华城恐龙蛋化石遗址不仅提升了韩国古生物学界对恐龙研究的水平与层次,还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内容丰富的韩半岛恐龙化石遗址,吸引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前往华城参观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