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清北道(堤川市)

* 承载人类愿望的地方-绫江苏台文化空间 * 从清风沿著如画般美丽的湖畔道路往玉笋大桥前进,途中会看到吸引过客目光的绫江里Sotdae展览馆。村庄入口处设置了上头有鸭或鸟塑像的苏台,苏台源起于古朝鲜时代,原本是为了将人们的心愿(村庄安宁与丰饶)传达给上天而以树木或石头製作的长杆。绫江苏台文化空间在韩国传统苏台上加了现代塑像,重新赋予其新的生命。昇华成艺术的苏台雕刻为尹荣镐(音)的作品,数百件苏台展示于室内外,成为可品味苏台艺术精髓的文化空间。 * 绫江苏台文化空间邻近好去处-绫江溪谷 * 文化空间所在地绫江里有著闻名堤川的绫江溪谷,其发源于丹阳郡赤城面与堤川水山面交界的锦绣山(1,015m),长6km贯穿西北后流入清风湖。溪谷有着蜿蜒于茂密松树林间的沁凉溪水、鬼斧神工的峭壁、清澈见底的潭水,以及倾洩而下的瀑布等绝美景色。上游区域由于地势较高、日照时间短,据说夏天也会结冰,因此被称为冰谷。冰在初伏时最多,中伏只有在石缝间看得到结冰景象,末伏时则要将石头拿起才能发现冰的踪影。溪谷左边稜线岩壁下就是新罗文武王时期由义湘大师所创建的淨芳寺。


忠清北道(丹阳郡)

泉洞洞窟是一处天然石灰岩溶洞,位于丹阳郡泉洞里村后山山腰处,长470m,1977年12月被指定为忠清北道第19号纪念物。约从4亿5,000万年前开始,历经岁月雕蚀,逐渐形成的这座“保存着地心之花的洞窟”中,钟乳石、石笋、石柱、钟乳冠等各具形态,奇妙壮观,甚至有“洞窟的标本室”之称。泉洞洞窟虽然只是一个规模不大,幽静潮湿的空洞,但是其内部地形地貌奇特,色彩华丽,走进这里,让人感到好像走进了一个美丽的梦幻世界。因此它与被指定为丹阳郡古薮里的天然纪念物第256号古薮洞窟一样,被认为是韩国最美丽的石灰岩洞窟之一。


忠清北道(报恩郡)


忠清北道(永同郡)

兰溪国乐庆典在永同地区召开,永同附近有兰溪国乐博物馆、兰溪国乐乐器制作村、兰溪国乐体验传授馆等。兰溪是传统国乐的发祥地,也是韩国三大国乐“乐圣”之一朴堧的故乡,兰溪国乐一直享有盛名。韩国一流顶尖级的兰溪国乐表演大赛就在这里召开。兰溪国乐团长期以来在国内外巡回演出,精湛的艺术水平享有盛誉。著名国乐表演艺术家朴堧对朝鲜国乐理论加以搜集整理,并且制作了弦乐器、打击乐器、管乐器等多种国乐乐器,在国乐演奏中表演出卓越的艺术才华。兰溪地区每年定期举行规模盛大的“兰溪国乐庆典”,把优雅的国乐艺术与自然观光相结合,使人们在享受高雅艺术的同时也能观赏到兰溪的美丽景色。活动介绍兰溪国乐庆典以国乐表演和各种体验活动为主,其中全国国乐表演大赛、国乐学术会、兰溪国乐团专场表演、韩国著名国乐团特邀演出等最有代表性。国乐乐器展览会主要向人们展示传统乐器、新式改良乐器以及世界各国的民俗乐器。兰溪国乐庆典还为游客们精心准备了各种体验活动。人们可以有机会接受兰溪国乐团团员的国乐指导。而以兰溪历史为主题的舞蹈专场演出也会给观众们带来高雅的艺术享受。在工艺制作和体验活动中,参加者不但可以观赏到各种各样的传统工艺品,并且可以在师傅们的指导下,体验陶器、韩纸的制作流程。而身着兰溪传统服饰拍照留念、伐木制作守护神等民俗体验活动也会给游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精彩看点永同地区作为兰溪国乐庆典的主办地区,不但是国乐的发祥地,而且这里汇集着国乐博物馆、国乐乐器制作村等与国乐有关的专门机构,人们在这里可以集中了解到国乐历史和文化知识。对国乐感兴趣的游客,在观赏精彩的国乐表演的同时,可以通过参观国乐博物馆,开阔眼界,加深对国乐的理解。


忠清北道(忠州市)

仰城碳酸温泉的温泉水汲取于地下700米,碳酸数值为2.800㎎,对预防高血压、低血压、糖尿病、关节炎、神经痛、忧郁症、成年病、运动不足引起的肥胖、腰痛、体寒、便秘、痔疮均有一定疗效。此外,这里的碳酸温泉水还可缓解身心压力、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对敏感性皮肤、雀斑、皱纹、脚气、湿疹、老年斑有一定治疗功效。


忠清北道(报恩郡)

报恩郡和槐山的地形差不多,山地很多。三国时代,在三雄顶立的时局下,具有军事防御功能的山城成为当时的主要建筑形式,在当时各地修建的山城当中,最为壮观、实用。三年山城于慈悲麻立干13年(470年)建成,因在仅仅3年的时间内就建成了,所以得名为三年山城。据史料记载,在炤知 麻立干8年(486年)间,将军实竹还曾征发3千名苦力,对山城进行了改建。在新罗西部地方势力的扩张时期,起到了战初基地的作用。在三国统一战争时期,太宗文武烈王(654∼661年在位)还在此迎接了唐朝使节王文度。高丽太祖王建(918∼943年在位)也曾试图夺下此城,结果却大败而归。作为公认的韩国最具代表性的山城建筑,三年山城周长为1.7㎞,城墙高13m、宽8∼10m。西、北、东三面设门。特别是城墙各处建有很多谷仓,对古代建城方法的研究上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城内众多大大小小的莲池,周围的城壁上还刻有玉笔、峨嵋池等字样,据说是出自与堪舆王羲之齐名的书法家金生的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