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广域市(东莱区)

东莱邑城址是指从东将台所在的忠烈祠后山,经马安山到西将台所在的东莱乡校后山的丘陵地区,及现在的东莱市街中心的平坦地区的部分地区。城址属于典型的平山城形式的筑城,是具备了山城和平地城双重特点的代表性邑城。 <出处 : 釜山文化观光>


全罗南道(灵岩郡)

“鸠林村”坐落在全罗南道灵岩地区有“湖南的小金刚”之称的月出山山脚下,是传说中王仁博士和道诜国师诞生的地方,也是韩国陶器文化的中心。陶器文化博物馆位于有2200年历史和传统文化积淀的鸠林村入口,2008年4月经再次装修后以崭新的面貌面向游人。博物馆的常设展示室中按时代展示着当地出土的陶器、朝鲜时代的陶窑等文物,将灵岩的历史鲜活的展示在人们面前。还有可体验制作陶器的工房和销售生活中常用的陶器和茶具的商店。 博物馆入口,展示着由梨花女子大学博物馆历经两次发掘,全国闻名的施釉陶器(史迹第338号),非常引人注目。每年博物馆都会以粘土和陶器为主题举办各种各样的企划ㆍ特别展示会等活动。附近有王仁博士故居、道岬寺、长川里先史居住地、月出山温泉观光地文化遗址,春季,在樱花缤纷的时节还会举办“王仁文化庆典”。


忠清南道(保宁市)

* 敷染片片金黄的银杏村 * 保寧银杏村是位于忠清南道保寧市青萝面乌栖山街上,被银杏所环绕的村庄,又被称为绿色农村体验村或(青萝)银杏村。甫一踏入村庄入口,就有各式各样的画板迎接每位客人。不过银杏村最引以为傲的莫过于银杏树。每到秋季,这个韩国最大的银杏树群落地就染上一片金黄,唯美的景色与韩国各地相较都毫不逊色。此外,1991年废校的长岘小学,自2011年起成为农村体验场与直销市集。除了常态体验和四季的农村体验活动外,还有製作银杏马赛克、摇银杏与捡银杏果等呈现村庄特色的活动。 ​


庆尚南道(居昌郡)

以蔚山的过去与现在、未来为主题,布置了展示蔚山的先史时代到近代的历史馆;反应了大韩民国产业首都现场风景的产业史馆;能够体验蔚山所有一切的教育基地——Haeul馆(儿童体验馆)等。这里是蔚山文化的时间机器,也是蔚山市民们确立认同性的空间。 与蔚山大公园一起追求亲环境博物馆的蔚山博物馆一直致力于高水准的展示与空间的保存。传承、保存历史文化,点亮未来,同时又强化研究、学习及教育功能的21世纪新型博物馆。 * 开馆日:2011年6月22日  


首尔(城东区) , 首尔东部

這家咖啡店完美再現了英國倫敦代表時尚街Carnaby Street氣氛的咖啡店;咖啡店內部展示著象徵自由的摩托車,還有皮衣,安全帽等車手們的用品,饒富趣味。Carnaby Street從白天營業到晚上,白天是一般的咖啡店;但是一到晚上,店家會把多彩的玻璃球燈打開,變身為洋溢著歡快氣氛的PUB,完全呈現和白天不一樣氛圍。 在韓劇《The K2》中,池昌旭為少女時代成員允兒沖泡手工咖啡的場景也是在這裡拍攝的。不只如此,池昌旭本人也是這家店的常客。    


全罗南道(潭阳郡)

潭阳位于全罗道北部,这里土壤肥沃、自然风光秀丽,是拥有众多文化遗迹的地方。在以汉文为主流的朝鲜时代,涌现出了一批文人用国文创作的精彩诗作,其中歌辞文学的发展最为显著,绽放出了美丽的艺术之花。其中的代表作有郑澈等的《关东别曲》、《思美人曲》,还有7位作家和作者不详的《孝子歌》等18篇的歌辞流传的最为广泛,因此潭阳被称为歌辞文学的故乡。 潭阳郡为了继承和发展歌辞文学,建立了歌辞文学馆。由本馆及其附带设施构成的歌辞文学馆中,展示着歌辞文学的一系列资料,其中有宋纯的《伞仰集》、郑澈的《松江集》,及漆版遗墨等珍贵遗物。附近的息影亭(亭子)、潇洒园(朝鲜时代的庭院)等地,都曾是韩国歌辞文学创作的乐园。


光州广域市(光山区)

本店是制作黑豆腐菜包肉, 黑豆腐糖醋肉, 葱饼等专门黑豆腐料理店.


庆尚北道(安东市)

安东乐园酒店是安东唯一一家酒店,步行五分钟即可到达火车站、汽车站。而且临近河回村、陶山书院、凤停寺、安东烧酒博物馆、安东民俗博物馆、新世洞7层石塔等主要景点,参观游览非常方便。由于距离市中心不远,还可以去品尝干青花鱼、韩牛、炖鸡等地方名吃。


大田广域市(大德区)

鸡足山赤脚庆典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赤脚文化庆典,适合与家人一同前往,奔跑或漫步于长达14.5千米的林中黄土路上。脚与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相连,素有第二心脏之称。游客可通过在黄土路上赤脚前行或奔跑,自然而然地对脚加以按摩刺激,达到预防及治疗疾病的效果,缓解压力,增强身体健康。赤脚庆典并非是单纯地在黄土地上漫步或奔跑,在漫步的同时亦可参与各种文化、演出活动,有效地将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达到放松身心的作用,它是全球唯一一个亲环境的赤脚体验型庆典活动。


大邱广域市(达城郡)

仁兴村作为南平文氏的宗祠,于500年前三忧堂文益渐的第18代子孙—仁山斋文敬镐(1812~1874年)曾在此居住过。文氏起初就想把这里建造成一座村落,因此在高丽时代大寺院仁兴寺的遗址上建立了现在的仁兴村。这里最早建成的建筑为1820年代建造的龙湖斋,即今日的广居堂所在地。在1800年代前后,此地建筑大多为草屋,直至100年后才形成了现有的规模。目前该村拥有70多间瓦屋,有序地排列在村庄内,依旧保持着200年岭南地区两班宅府的传统面貌,由草屋和周围景观构成的美景不可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