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道(坡州市) , 坡州(heyri村)

Homeo有很多种家具,会唤起人们的回忆,给人一种老朋友的感觉,让来访的顾客们感到舒适。店里随处可见的欧式古典怀旧风的家具和装饰品也让人赏心悦目。


庆尚南道(晋州市)

坐落在南江岩石峭壁上庄严耸立的矗石楼被自豪的称为是岭南最美丽的楼阁。此楼阁建造于高丽高宗28年(1241),经过8次重建、补修,曾被叫做南将台和状元楼。战争时期,它曾作为守护晋州城的指挥本部。和平时期,则作为举行乡试,初试的考场。6.25火灾发生后,聚集市民的力量创立了晋州古迹保存会,并在1960年复原了此楼阁。楼阁的八作房顶上设计为门楼的样式,楼阁下面石柱的石头采于昌原矗石山,木材采于江原道五台山。楼阁上还挂着4块大牌匾和诗人墨客的诗篇。每年秋天都会召开“晋州南江流灯庆典”,向游客展示独特的看点。


济州道(济州市) , 济州岛东部

济州海洋套房酒店距离济州国际机场和济州港口只有8分钟的路程,靠近济州海边。 济州海洋套房酒店拥有现代式的客房和便利的设施,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位于交通便利的地区,可以方便地体验济州传统文化、海洋公演等文化设施及旅游和休闲活动。 济州海洋套房酒店共有地上11层和地下2层,350间干净舒适的客房,装潢风格充满现代感而又简洁。通过为顾客提供更多便利,使顾客享受一个舒适的住宿。


大田广域市(西区)

被指定为大田市西区模范酒店的三镐子客栈坐落在大田政厅、法院、大田市厅的附近。周围百货商场和便利设施很多,深受出差客人和游客们的喜爱。再离客栈不远处有儒城温泉﹑鸡龙山国立公园﹑长泰山休养林,可俯视大田全景,非常方便。


4.0/1
忠清南道()

百济文化节是1955年以扶余遗址为中心形成的“百济大祭执行委员会”筹集市民们的捐款,以“百济大祭”为名称而进行的传承百济精神的水陆祭祀。1966年公州市也参与到祭祀中来,1975年~1978年当时道厅所在地大田市也参与到其中,由此形成了三个城市同时进行的庆典。后来根据百济文化的世界化战略,从2007年开始,成立了忠清南道主管的百济文化节促进委员会,庆典转换成了扶余市和公州市共同主办,2010世界大百济典的成功举办等一系列活动,使得百济文化节成为国内最高的历史文化庆典和世界级优秀庆典。于1965年第十一届时正式更名为“百济文化节”并沿用至今。


全罗北道(益山市)

* 益山的骄傲, 宝石博物馆 *自古以来,益山就以宝石出名,为了传承益山地区的特色而建立了宝石博物馆。益山宝石博物馆以百济文化遗址和宝石之美作为旅游资源,在141990㎡的王宫宝石主题旅游区内建立而成,收藏了11万余件珍贵的宝石,是一座世界水准的博物馆。 另外,可以一次看完地质年代的化石展示馆中,依照年代展示各种化石和翼龙、鱼龙、实物大小的恐龙骨架等,让青少年可以遨游在想象的世界里。 宝石博物馆由宝石博物馆与化石展示馆、体验馆等组成。依照各自的区域构造,由宝石博物馆6,214㎡(地下1层,地上2层), 化石展示馆 932㎡ (地下1层, 地上2层), 体验馆 574㎡ (地下1层, 地上2层)构成。 * 宝石博物馆的体验项目 *宝石博物馆为周末前来的游客提供体验贵金属宝石的机会。运营期间为除冬季以外的3月~11月,在2楼艺术画廊内进行。通过体验活动,可以制作用七宝工艺技法制作银饰品——七宝工艺,以及串宝石(手机挂链、项链)、银戒指等,制造只属于自己的宝石。体验免费,但需支付个人所需的材料费(5000~10000韩元)。 


庆尚南道(昌原市)

韩国最具代表性的樱花庆典“镇海军港祭”将于4月1日至10日在庆尚南道昌原市镇海区一带举行。今年的镇海军港祭将从活动前夜3月31日拉开帷幕,并举办李忠武公魂继承活动、镇海楼多媒体海上烟花秀、余佐川灯光庆典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在4月6~8日的公设运动场上,由陆、海、空三军方阵及美8军等14个队伍600多位军官组成的军乐仪仗队将共同演绎镇海军乐仪仗特别庆典活动。  


全罗南道(顺天市)

顺天湾自然生态馆是为保存顺天湾的自然环境,研究自然,学生和人们学习生态环境而建的一个空间。 内部设施有计划展示室,展示室,影像馆,生态教室,研讨会室等,外部设施有滩涂观察场,附近街上学生和一般人的生态学习场等供人们利用。 在顺天湾生态馆,安装有通过CCTV观察顺天湾飞鸟的设施,还有各种顺天湾的自然资料和影像物供观览。2楼的展示馆有展示顺天湾滩涂形成过程的模型和多种动、植物标本和填充标本。从首尔金浦机场或济州岛济州机场搭乘飞机到顺天湾附近的丽水机场就能到顺天了。  


京畿道(加平郡) , 议政府

在龟岛冬季庆典,不只可以体验冰钓鳟鱼,还能尝试各种冬季体验与特别活动。此外,还可享受滑雪橇、滑冰橇、溜冰、冰上碰碰车、双人自行车等冬季休闲运动,而在特别活动区更有丰富多彩的公演,让游客能乐在其中,愉快地度过寒冬。


仁川(江华郡) , 江华岛

1127年为供奉安养贤儒的牌位,普及地区中等教育,教化当地居民,在高丽山南侧的山脚下建立了江华乡校。1232年(高宗19年),乡校迁移至目前的甲串里,由于蒙古军的侵略,此后移至西岛面。随后又迁至江华郡,在1624年(仁祖2年),江华留守沈悦在小东门外的松岳山旁将其复原。1629年,江华府尹李安讷重建明伦堂,1688年(肃宗14年)留守闵蓍重又将其移至南门附近。1731年(英祖7年)留守俞拓基将其迁至现在的位置,1799年留守李溵对其进行重修,并将原本位于小东门外的石碑移至现在的位置。目前江华乡校被指定为京畿道文化财第72号,至今还遗留下来的建筑有大成殿、明伦堂、东庑、西庑、祭器库、厨房等。正面5间,侧面3间,由呈人字形的屋顶组成的大成殿内供奉着韩国五圣、十八贤的牌位。在朝鲜时代,从国家接受田地、奴婢、竹帛等俸禄的老师在此教书育人,但现在它已经丧失了教育职能,仅在每年春秋两季举行释奠,初一和十五进行上香,由1名典校和数名掌议管理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