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3月21日,华城恐龙蛋化石遗址被指定为国家文化财天然纪念物第414号。1999年4月25日,在华城市松山面古井里一带进行始华湖开荒造田运动之时,随着人们对当地生态界和地质变化基础研究的展开,在始华湖南侧的荒地处发现了这座恐龙蛋化石遗址。在未被海水阻隔之前,这里曾是无人生活的小岛,形成于中生代白垩纪(据推测一亿年前)的地表随着始华湖海水的退去开始逐渐显现出来,在风化、侵蚀的作用下埋藏于地底的恐龙蛋也显露了出来。迄今为止,在调查的12处地点中,已从30多个洞穴中发现了200多个恐龙蛋,目前正在针对被泥土覆盖的部分进行精密调查,预计将会发现更多的化石。
大多数恐龙蛋为球形,呈暗红色,表面有微小的气孔,胎儿可通过气孔来交换二氧化碳、氧气和水分。恐龙蛋相对于其他蛋来说表面气孔较多,这是因为恐龙生活的白垩纪时期年平均气温要比现在热很多,甚至连极地都没有冰河,在温暖多湿的环境下,为了汲取氧气,恐龙蛋的表面便生成了众多气孔。
气孔过多虽然有助于呼吸,但却容易造成水分流失。为防止水分流失,恐龙会在地上挖坑将蛋埋入地中,用沙子覆盖其上。华城恐龙蛋化石遗址的恐龙蛋上端几乎都已破裂,其中,蛋壳碎片散落于蛋中的表明恐龙在孵化之前已被其他动物所吃,相反,若在蛋中未看到散落的蛋壳碎片,则表明恐龙蛋孵化成功,小恐龙已脱蛋而出。此外,若蛋中有鹅卵石和蛋壳碎片,则可能是恐龙蛋在孵化过程中因洞穴坍塌被砸碎。
目前发现的恐龙蛋蛋壳为单面形态,据推测可能是脖子与尾巴较长的蜥脚类恐龙或鸭嘴龙等鸟脚类恐龙。在这一地区,除恐龙蛋化石外,还发现了大量的沼泽植物化石和底栖生物化石。根据发现的多种植物化石和恐龙蛋化石可以断定这里是古代恐龙的产卵之地。
华城恐龙蛋化石遗址不仅提升了韩国古生物学界对恐龙研究的水平与层次,还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内容丰富的韩半岛恐龙化石遗址,吸引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前往华城参观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