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中区)

圜丘坛是为了祭天而设置的祭天坛,亦被称为圜坛。它是提倡儒教治国的韩国及中国等地举行儒教祭天仪式的地方。韩国首次祭天活动是在高丽成宗2年(983年)的正月,其后便是反复地实施与废除,直至朝鲜初期才明文禁止举行祭天仪式。世祖2年(1456)曾短暂地将祭天仪式制度化,1457年设立了圜丘坛,以便举行祭祀活动。在世祖10年(1464)实施了最后一次祭祀仪式后,圜丘坛处的祭祀便中断了下来。圜丘坛再次被设立是在高宗34年(1897),当时朝鲜将国号改为大韩帝国,高宗出任国家的皇帝。目前,在圜丘坛旧址上还建有皇穹宇和3个石鼓。皇穹宇是在圜丘坛建成两年之后,于1899年完工的。皇穹宇旁边则建有祭天时使用的乐器——3个石鼓。石鼓坛由石头筑成,是1901年12月官民为赞扬高宗圣德而决议建造石器碑文的次年建成的。目前圜丘坛的大部分旧址被朝鲜酒店所占据,仅在南北庭院中建有皇穹宇。* 面积 - 8,661.16㎡


首尔(钟路区) , 仁寺洞・钟路

国立现代美术馆首尔馆于2013年在首尔中心景福宫旁的国军机务司令部旧址正式开馆。首尔馆引进“广场”的概念,以建筑与周边环境达到和谐为目标,将建筑内外进行有机连结,并引发如何在市中心让美术馆与参观游客建立关系的新话题,呈现21世纪未来型美术馆的新可能。首尔馆现址在朝鲜时代曾为昭格署、宗亲府、奎章阁、司谏院的所在地,日本强占期则被作为日本军的首都陆军医院、京城医学专门学校附属医院。韩战后,曾为首尔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国军首都综合医院、机务司令部等机关所在地,是极具历史渊源的政治文化中心。1981年,宗亲府敬近堂与玉牒堂的建筑被移至现今的正读图书馆处,直到2010年随著宗亲府基坛原型的出土,才再度迁回原址并完成修复。而沿用日据时代医院建筑的国军机务司令部,在2008年迁址时,原建筑被列为国家文化财第375号。国立现代美术馆首尔馆保存并活用了宗亲府与机要司令部极具历史价值的建筑,成功地融合了过去与现代,预计将发展成为兼容各种艺术形式的开放型美术馆。* 开馆日 : 2013年11月12日


首尔(中区) , 乙支路・忠武路・南山

国立剧院设立于1950年,是亚洲最早的国立剧场,共有国立剧团、国立唱剧团、国立舞蹈团和国立国乐管弦乐团4个演出团体。因此,剧院内的演出场也分为4个。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日升剧场。该剧场配备了先进的照明和音响设施,可容纳1500多名观众;日升剧场坐席之间的间隔是同类剧院中最宽敞的,为观众营造了舒适的观赏环境。而剧院的月升剧场内则主要上演固定repertory剧目,有450多坐席,设施齐备。星升剧场的舞台和坐席则随演出剧目的需要而变更,因此所有的设备都是可移动的。剧场规模很小,仅可容纳100人,多上演前卫的实验话剧,是剧院的剧场中上演新剧目最多的地方。国立剧院的天空剧场是露天剧场,安装了先进的音响设施和移动式照明设备,多举办露天音乐会和青少年庆祝活动。除先进的演出设备外,国立剧院内还有不少其它便利设施。若想预订演出票或了解演出信息,就可以去日升剧院1层的客服中心。2层的演出资料展示厅内则有使用过的各种演出服装及装饰品、道具等,可一窥韩国表演文化的历史。剧场地下1层的Jihuaja餐厅是由精通韩国宫中料理的厨师开的韩餐店。此外还有日月西餐厅。当然,公演结束后举办庆祝会的大厅也值得去看看。尤其在大厅还可一眼看尽南山的景色。


大邱广域市(东区)

八公山是从大邱广域市中心为起点至庆尚北道永川市、军威郡等地的一座高山,以海拔约1192米的毗庐峰为中心,东风(又名弥陀峰1155米)及西峰(又名三圣峰1150米)并肩耸立于此。以行政区域为划分,位于大邱广域市东区的永川市、庆山市、漆谷郡等4个市郡间,总面积约30953平方公里。八公山是佛教文化的中心地之一,包括大韩佛教曹溪宗第九教区本寺的桐华寺在内,及冠峰石造如来坐像、元晓寺、千圣寺、佛窟寺等为数众多的寺庙和佛教文化遗迹皆位于此。“纱帽岩地区”指的是约850米处的八公山冠峰。“纱帽岩”的由来是山峰处佛像的头上紧贴着一块扁长的大石头,就像是带着一顶大斗笠一般。头上还有发髻形状的岩石,是9世纪巨大佛像群的杰出代表作之一,也被指定为第431号宝物,当地还流传着“以至诚之心向佛祖祈祷的话,愿望就能实现”的传说。特别是在高考期间,为了考个好成绩而来的人络绎不绝。也有在1月1日来此许愿和观赏日出的人潮。八公山一年四季,景色变幻多样,春天杜鹃盛开,夏季林木葱翠,秋天丹枫满山,冬天冰雪晶莹,漫步在山间,可边散心边欣赏美妙的自然风景。


釜山广域市(海云台区) , 海云台


首尔(麻浦区) , 汝矣岛・永登浦・麻浦

秉持着保守里的进步精神,一路走来用心准备杰出话剧的剧团—“Sanwoolim”是韩国唯一一家拥有专业剧场的剧团。1969年12月,诺贝尔文学奖得奖作品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的《等待戈多》在韩国首演,这部难以理解的作品被诠释的有趣易懂,打破了人们对近代话剧的成见。通过这场韩国话剧史的转折点而诞生的剧团正是Sanwoolim剧团。以参演的林英雄为中心,与其他参演了《等待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们成立了Sanwoolim剧团,至今已演出99场,不包含加场演出的部分,共将60多部作品舞台化,获各类话剧奖和文化艺术奖80余次,成为韩国的代表剧团。Sanwoolim剧团负责人林英雄,法文学者吴正子教授夫妇使用将个人财产在首尔新村弘益大学附近建造了一间地下2层,地上3层的剧场建筑物。之后1985年3月3日开始作为Sanwoolim的专用剧场至今。 * 开馆 - 1985年3月3日独立专用剧场


首尔(西大门区) , 新村・梨大

梨花女子大学博物馆建于1935年,是为了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之下,保存好本国的文化遗产而建的,馆中收藏的主要是当时教授和学生们收集的民俗物品、木工制品、陶瓷等。本馆1楼陈列、展示着这些珍贵的物品,而它们也成为博物馆建立的契机。从1972年起,博物馆每年面向学生和普通群众,都会举办特别企划展,从1996年起,梨大博物馆还将各种著名文物分类,按不同的主题,举办了许多小规模的特别主题展,充分履行着其在文化、艺术和社会教育方面的使命。特别是作为陶瓷研究专门机关,博物馆在发掘遗址和调查研究方面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保存和管理好文物、做好学问调查研究,博物馆还将全国各地的遗迹发掘、实地调查研究和资料编辑、调查报告的出版结合起来,同步进行,大大提高了学术界和普通人对文化、历史的挂关注。


仁川(南区) , 仁川市区

仁川儿童博物馆是一个亲手触摸和进行制作的体验型(hands-on)博物馆。位于仁川文鹤竞技场内的仁川儿童博物馆,是韩国规模最大的儿童博物馆,博物馆内有多种多样、各种领域的展示物,通过相关的教育项目,来启发孩子们的创意,并鼓励培养他们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勇气。通过丰富多彩的资料,帮助孩子们自发的形成探究答案的能力。博物馆内有地球村探访、科学探访、教区研究、图书研究、恐龙探险等多种主题展示馆,还有立体影像馆、艺术体验教室及其他便利设施等。这里可谓是活的体验教育场所,是全家人度过快乐时光的优秀文化空间。


首尔(钟路区) , 仁寺洞・钟路

“志勇迷宫”是几人一起合作穿越障碍、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逃出迷宫的市内游戏空间,需要参加游戏者很强的反应能力与集中力。在巨大的迷宫内,参加者要通过翻墙、越室等各种各样的穿越障碍物活动从而成功逃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