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罗北道(益山市)

益山双陵是位于全罗北道益山市的坟墓,被指定为史迹第87号。因两个坟头位于南部约150m之间,所以称为双陵。其中北侧较大的陵是末通大王陵,也称为大王墓;规模较小的陵则被称为小王墓。推测墓的猪肉是百济王的武王及其夫人善花公主。 * 益山双陵的大小及构造: 发掘当时高为3.1m, 两坟宽约0.5km。现存大王墓的半径为30m,高 5m, 小王墓半径24m, 高3.5m。


京畿道(利川市) , 利川

利川温泉是首尔和京畿道内最容易前往的温泉,日本殖民时起利川温泉就作为旅游景点进行开发。这里的温泉水质纯净,无色无味,含有氯化钙,氯化钠,碳酸钙,镁等元素,对各种皮肤病,神经痛,妇科病等有良好的疗效。水温在设施30度上下,水量丰富,也供室内游泳池和其他便利设施使用。现在可以进行温泉浴的设施有Miranda利川酒店和Termeden温泉等。


全罗南道(丽水市)

丽水海上缆车是一处连接突山(岛屿)和紫山(陆地),横跨大海上空的海上缆车,分为水晶缆车和普通缆车,水晶缆车的底部透明,可俯瞰到下面波澜壮阔的大海,惊险刺激。


庆尚北道(安东市)

东部洞五层砖塔建于统一新罗[AD654∼935]时期,是一座用长27.5cm、宽12.5cm、厚6cm的无花纹砖石垒砌而成的高8.35m的砖塔。塔原高7层,1598年壬辰倭乱[1592~1598年间日本两次入侵韩国引发的战争]时金铜塔尖部分丢失,6.25战争[朝鲜战争]中又部分受损。现存的砖塔修复于1962年。据说砖塔所在位置原是法林寺的旧址,距离塔西5M处的幢竿支柱就是最好的证明。 从砖塔每层供放佛像的神龛和塔顶的瓦片上还能看出砖塔前风行一时的木塔的影子。砖塔的2层南面花岗岩基石上刻有两具仁王(佛教中的守门神)像,为整座砖塔更添了几分美感。东部洞五层砖塔位于安东火车站广场左侧的停车场内,1963年1月21日被指定为第56号宝物。


全罗北道(镇安郡)

银水寺在朝鲜初期称为上院寺。肃宗时期上院寺消失后只遗留下来寺庙的旧址,此后有人在此建立了名为正明庵的庵子。根据银水寺黄惠修住持的解释,“正”字的五划是五行,“明”字代表日月,因此正明庵这个名字有日月五行循环之意,正明庵后来也因颓败而荒废。1920年时,依照李主簿意思寺庙得以重建,改名为银水寺。银水寺这一名字来源于韩字学会的《地名总览》,据说是太祖在这里饮水时,因水像银子般清澈透明,将其称为银水寺的。银水寺原本用作佛堂兼寮舍,其上方建有山神度阁。最近,这里增建了极乐殿、太极殿、大雄殿与寮舍,正是跃升为重要佛寺的阶段。 银水寺内收藏有韩国国内最大的法鼓(1982年制造),另外在上院寺址内挖掘出测定为朝鲜初期制造的石像与山神奶奶像。银水寺内还有两大天然纪念物,分别为马耳山木莲群落(天然纪念物第380号)和银水寺青实梨树(天然纪念物第386号)。春香传内,李相公去春香家里的第一晚离开前,月梅拿出的酒桌上有好几种水果,其中便有青实梨。青实梨是山梨中味道最好的,因改良关系,目前很难找到。青实梨树根上缠绕摆放着几个不锈钢碗,这是仅有在银水寺才可以看到的风景。此外,钟乳石(石笋)虽然在马耳山的其他地区也能看到,但银水寺附近的最为突出。


忠清南道(牙山市)

牙山温泉于1987年发现并于1991年被指定为观光景点进行开发。 由于水质是含钠的碱性水质,并含有20多种无机成分,触感顺滑,有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细胞再生,治疗神经痛,关节炎,高血压,胃肠疾病和皮肤美容等效果。 周边的小山坡被郁郁葱葱的山林围绕,空气犹如进入深山一样清新,在森林深处行走时好似山林沐浴一般的感受。由西海岸高速公路西平IC行驶,可以观赏到牙山号和忠武公遗址等毫不逊色于周末旅游路线的风景。    


京畿道(坡州市) , 坡州(heyri村)

坡州的长陵是处于文化保存管理上的需要而未公开的文化财。是朝鲜第16代王仁祖(1595-1649,1623-1649在位)与其王妃仁烈王后(1594-1635)的陵墓。仁祖是光海君时期经由仁祖反正(1623年)登上王位,历经丁卯胡乱(1627年)与丙子胡乱(1636年)等考验,1649年在昌德宫大造殿离开人世。


江原道(襄阳郡)

  从洛山寺沿海岸线向南即可看到河赵台海滨浴场,浴场的沙滩长1.5公里,水深0.5~1.5米,景色宜人。浴场在襄阳郡南侧13公里、三八线北侧1公里处,海岸内侧有松树林,从海滨浴场的入口处沿海岸公路走1.5公里,可以看到一处建于绝壁之上的亭子,这就是六角型的河赵台,据说朝鲜(1392~1910年)的开国功臣河崘(1347~1416年)和赵浚(1346~1405年)曾在此隐居,安度晚年。海水浴场的斜度较缓,海水不深,适宜全家休养。1976年首度开放,现同时作为露营场地和海滨浴场使用。周围有五色温泉、矿泉水、洛山寺、雪岳山国立公园、五台山国立公园、统一展望台、河赵灯塔等。河赵台的对面有标志38线的石碑。海滨浴场的右侧有淡水,南侧有奇岩怪石和岩石岛、防波堤,适宜钓鱼,右方可看到鸟道。海滨浴场的左方有白色的灯塔,上午9时至下午7时开放,登上灯塔可放眼望尽周边景致。


庆尚北道(庆州市)

鲍石亭(面积7,432㎡)位于溪边的岩石上,1963年1月 21日被指定为史迹第1号。这里原是新罗(BC57-AD935)时期行宫的遗址,现在当时的建筑已不复存在,只留了下形如鲍鱼的石水渠。石槽呈弯曲形,如同鲍鱼壳一般,故取名鲍石亭。鲍石亭由约63块石材组成,宽35CM,平均长26CM,全长约10米。据说以前曾将南山溪谷流出的水导入鲍石亭后再通过石龟喷出。但现在石龟已不复存在了。新罗的国王们经常带领着君臣、贵族们来此游玩。据说他们把酒杯放在沿石槽而流淌的水中,在酒杯移到自己身边之前吟诗,享受曲水流觞之风流韵致。鲍石亭旁边是南山的鲍石溪谷,这里溪水清澈,景色宜人,自新罗时期起就深受人们的青睐。因此新罗王室选择这里建造了行宫。现在仍有数百年榉树、松树、竹林,氛围十分幽雅。


忠清南道(扶馀郡)

圣兴山城是为了守护百济首都熊津城和泗沘城,与建在锦江下游附近的石城。站在山顶上可以将江景下的下游一带的美景津收眼底,于百济东城王23年(501)卫士士佐平白加所兴建,当时此地为加林郡,因此曾曾被称为加林城。依据『三国史记』记载,建造此城的白加将东城王困于此地,不满欲叛乱而将东城王杀害的地方,武宁王登上王位后才平定此事并处死白加,因此可以得知此山城在战争上的重要性。城的形态要在山顶用石材及泥土筑城的圆环形建筑。城內的南、西、北门、军仓及水井三地用石材筑城了可起到保卫作用的堡垒。此外,也是百济复兴运动军的据点。663年当时攻击此地的刘仁轨就评断此地险峻坚固,是个非常难以攻占地要塞地。高丽初期庾黔弼和甄萱此大战,使这里成为难民区,因此庾黔弼将军在此扶民救贫,并设祠堂,每年固定举行祭祀。这座城是百济时期兴建的的城中唯一有确切年代的,是得知昔日地名的重要遗迹。比起锦江北岸百济时期的土筑山城,石筑的马鞍形山城,以及南、西、北门、军仓及水井,更具有堡垒般的保卫作用。城的外观呈马鞍形,城墙约高3∼4公尺,土筑,外墙部分用花岗岩以水平方向堆砌而成,只有东墙是由土建成。一部分內部用泥土填满,外墙用石筑的内托建筑方式,因此被挖掘的地区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壕沟。为了坚固西侧城璧的石筑部分,在原来的基础上比其他城牆加厚了1.5公尺左右,土筑部分主要依照山陵线而建。主要城门南门的宽4公尺,至今仍残留有基石。城内约600余坪的平坦台地,从在此设置的将台看來,就可以推测此地为重要的站略要地。城的东墙内侧可见到一口沿用至今的水井。在南门前的土城山有个环状约200公尺的堡垒,另外还有两个附属在此的小堡垒。由此可推知百济大大小小山城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