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8-660年间,百济迁都至扶余,在其中心区兴建了定林寺。在遗迹发掘现场讲堂旧址中出土的瓦片上,发现了刻有《太平八年戊辰定林寺大藏唐草》的字样,太平八年是辽的年号,相当于高丽显宗19年(1028年)。类似的文字在此大量出土,是高丽瓦片出土量中最多的一次。定林寺是高丽重建时期的代表性遗迹。从伽蓝配置形式看,寺里的建筑布局采用了一塔式配置结构,即从南边向北,中门、石塔、金堂、讲堂,按顺序建在一条直线上,周围用回廊隔开。但有趣的是,包围在伽蓝中心的过道布局不是呈正四边形而是北边间隔相对较宽的梯形平面。在发掘遗址现场,寺址前方是莲池,保护石佛坐像的建筑物建于1933年,百济时建的5层石塔(国宝 第9号)和高丽时代建的石佛坐像(宝物 第108号)仍保存完好。出土遗物中还有百济和高丽时代的装饰品之类,如砚台、土器和用泥土做的佛像。 * 定林寺址五层石塔(国宝 第9号)建于扶余定林寺内的石塔,窄而低的第1层(基坛)上面是高达5层的塔身.新罗和唐朝联合军灭了百济后,唐朝将军苏定方曾将此塔作为“征伐百济纪念塔”,并为其题字。后来还曾被误称为“平济塔”。基坛每个面中间和棱的部分都有柱子。塔身部分在各层主干部的各条棱部也都有柱子,上窄下宽的形态,这种技巧来自于木建筑结构中的酒壶式圆形收分法。薄而宽的塔顶轻柔的凌驾于四角形的飞檐之上,一幅展翅欲飞的样子。第1层采用同样的手法,整个建筑结构,不仅仅是单纯的模仿木建筑结构,而是设计布局更加科学、有创意性,使塔整体看起来既庄重又美丽。定林寺石塔和益山弥勒寺址(国宝 第11号)中现在只剩2层的百济时代石塔,作为当时保留至今的遗物,是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精巧简洁的造型美,展现出超凡的格调,散发着不一般的风采,是极为美丽的作品。它们作为百济时代的建筑,可谓是韩国石塔建筑的始祖。石塔建筑,吸收了木建筑的长处,不仅仅是从架构上简单的模仿,而是融合了合理和建设性的创意,使石塔建筑整体的形态更为优美和庄重,赋予石塔更为高雅的气质。定林寺石塔,在最下面一层的塔身4面,还刻有苏定方将军的记功文,这些都是后事。 在寺址发掘现场,还出土了刻有“定林寺铭”的瓦片和其他大量瓦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