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川(江华郡)

该水门与江华山城内城相连,作为横跨在流淌于江华邑内东洛川之上的水门,它最初建于朝鲜肃宗37年(1711年)。由三个拱门构成的水门是由花岗岩所建,长18.2m,高2.7m,拱门高1.7m,宽3m。1910年,随着甲串里码头的建成,水门被用作充当码头旁东洛川河口的桥梁,1977年移至下水门的位置,1993年因东洛川改造工程,原本在上水门处复原的建筑再次被移至西门后保留至今。


全罗南道(莞岛郡)

1991年4月开放,位于全罗南道莞岛郡郡外面的莞岛树木园为韩国唯一的暖带树木园。此处不仅展示地方特别树种,还依照树种特性,将韩国国内外树种一同和谐地展示。


江原道(横城郡)

公元1801年辛酉迫害(天主教徒被迫害事件)之后,在龙仁地区以申太甫(Peter)为中心,带领40多名信徒避难的地方正是韩国最早期天主教的信仰村-丰水院。80多年间在没有圣职者带领的信仰生活下,1888年邀请法国圣职者Le Merre以主任神父的身份开始在国内积极的传播天主教教义。1896年第二任主任神父-韩国籍郑圭夏(Augustus guseuttino)上任时期和中国的技术师一起建立现今的圣堂。 公元1907年,在信徒手中建立的丰水院圣堂经过了100多年依旧保存了它美丽的风貌,在韩剧里常是年轻男女约会的场所之一。丰水院圣堂是最早经由韩国神父建立的圣堂,也是江原道最早的圣堂以及韩国境内第四座圣堂。另外,1982年被指定为江原道地方文化财第69号。


忠清南道(泰安郡)


庆尚南道(山清郡)

仙游洞如其名,是仙女下凡游玩的地方。实际上仔细看瀑布上面巨大的盘石,可看到直径50cm,深2m酱缸模样的大型槽子,据说是仙女下凡酿酒装盛的洞口。


全罗北道(益山市)

史迹第347号的笠店里古坟,是位于全罗北道益山郡笠店里Chilmokjae丘陵山腰处的百济坟墓群。总共有8基的坟墓,除了1号以外,其馀被发现时都严重损坏。1号坟墓是打造成窟形的石室墓,出土的遗物则有陶器类、金铜帽子,还有金耳环与琉璃珠等装饰品,以及用在马身上的装饰器具、铁器等,是发现的百济时代遗迹中最重要的遗物。从遗物上看来,大约是在5世纪左右所建的墓。金铜製的棺木与日本出土的物品类似,可想像当时百济与日本间的文化交流。


全罗南道(潭阳郡)

据说息影亭原为栖霞堂金成远为石川林亿龄而建造的亭子,后来金成远又在息影亭旁建造以自己名号栖霞堂命名的亭阁,栖霞堂曾因年久失修最近才经过整修恢复原貌。《栖霞堂遗稿》中也有相关的记载“庚申公三十六岁,筑栖霞堂于昌平之星山,为终老计…” 根据此记载可以了解到金成远在36岁那年(1560年)建造了息影亭和栖霞堂。栖霞堂金成远是松江妻家的堂叔,比松江大11岁,在松江到访城山时,两人曾一起在环碧堂同门学习。松江郑澈以息影亭、环碧堂、松江亭等城山一带美丽的自然景观为题材,创作出了著名的《星山别曲》。另外,松江在此地安家,拜俛仰亭宋纯、河西金麟厚、高峰奇大升等当时的名流为师,和霁峰高敬命、玉峰白光勋、龟峰宋翼弼等才子往来密切,熟读诗文。  这里除了风景秀丽的息影亭外,以前还有紫薇滩、鹃陆岩、芳草州、钓台、芙蓉塘、瑞石台等景观,但由于光州湖的形成,这一带景观大部分都发生了变化,芙蓉塘上的建筑物也是最近才新建成的。松江在城山除创作了《星山别曲》以外,还在此留下了《息影亭二十咏》、《息影亭杂咏》10首、《霞堂夜坐》1首、《次环碧堂韵》1首、《栖霞堂杂咏》4首等许多汉诗、短歌作品。亭阁的规模是正面2间、侧面2间,特别的把其中一角围成了一个房间,正面和侧面皆铺上了木板。


庆尚北道(蔚珍郡)


忠清北道(槐山郡)

仙游洞溪谷是位于槐山郡松面东北方1∼2km远处。据说朝鲜时代退溪李滉来到7松亭(现松面里槐山郡青川面松面里)寻访咸平李氏故居,看到这里的山水、奇岩、老松构成的绝妙景致,一下子就被迷住了,看到溪流转了9个弯的样子,就在溪谷间留下了“九谷”的题字。虽然岁月久远,字迹已然消逝,但是溪谷间的美景依旧。从溪流源头向下,以仙游洞门为首,依次为擎天壁、鹤巢庵、炼丹炉、卧龙瀑、烂柯台、基局岩、龟岩、隐仙岩等9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