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原道(平昌郡) , 三陟

上院寺古时又名真如院, 位于从月精寺向北8公里左右处。上院寺一说是由新罗善德女王12年(643年)慈藏(590-658)法师与月精寺一同建造,一说是新罗31代王神文王(681-692在位)之子宝川和孝明所建。该寺于圣德王(702-737在位)4年(705年)重建,1946年遭火灾,1947年重建。现在只剩下钟阁,房屋为1945年8月15日朝鲜光复后重建。现在所保留的遗物中有最古老的铜钟(国宝36号)和文殊童子像,以及朝鲜7代王世祖(1455-1468在位)为新建上院寺所亲自撰写的重创劝善文。上院寺入口,有一处因世祖洗浴时悬挂冠带而被称为挂冠带处。还有流传着世祖和文殊菩萨传说的文殊童子像。该像被指定为国宝221号,准确的名称为文殊木雕童子坐像。上院寺除文殊童子像外,还有著名的上院寺铜钟。上院寺铜钟铸造于新罗圣德王24年(725年),高1.67米,直径91厘米。清亮而干净的钟声和钟上的浮雕奏乐飞天像很有名,但现在为保护古钟并不敲击。从上院寺往五台山毗卢峰方向达寂灭宝宫的中途,建有中台庵。庵子位于西南2公里左右处,这里有可称为汉江发源地的泉水隅统水。寂灭宝宫里供奉着新罗的慈藏律师(僧职的一种,负责检查和尚的错误)从中国唐朝取回的释迦整骨舍利。


庆尚北道(荣州市)

   喜方寺位于庆尚北道荣州市丰基邑水铁里。6.25战乱时,法堂、训民正音原版与月印释谱等贵重文化遗产都被烧毁,1935年重建直至今日,保存着以幽幽钟声闻名的喜方寺铜钟。搭车从丰基往竹岭约10分钟左右,就会出现往小白山喜方寺的叉路,从此路进去就能看见喜方溪谷。


()

大谷博物馆是一座展示和研究大谷坝建成后在大谷里一带出土的各种文化遗产的博物馆。在大谷坝建造之前,通过发掘考察,发现了以下三政古坟群为首的众多文化遗址,出土文物1万3前多件,为将这些文物进行展示,2009年6月24日大谷博物馆应运而生。


忠清南道()

* 2000年的历史古刹, 碑岩寺 *   碑岩寺位于离京釜线全义站10公里的地方。因为没有详细记录,所以不能知道正确的建造年间。根据传说,说它是在2000余年前中国汉宣帝所创建的三韩古刹,但这种说法被历史学家给否定,专家从碑严寺的极乐宝殿和三层石塔来推断它是高丽中期时建立的。碑岩寺极乐宝殿的制作手法十分巧妙华丽,并于1657孝宗8年时复修过。  极乐殿前有一座三层石塔,上面的四面群像非常有名。石像上”癸酉铭全氏阿弥陀佛三尊石像“被登记为国宝106号,”己丑铭阿弥陀如來诸佛菩薩石像“和”弥勒菩萨半迦石像“分别被指定为国宝367号和368号。      


()

大兴寺坐落在头轮山道立公园。百济武宁王14年,新罗僧侣阿道和尚主持修建,后几经完善。宣祖37年(公元1604年),妙香山圆寂庵的西山大师在去世前的最后一次讲经时,告诫弟子四溟堂惟政和雷默堂处英僧人,"切记心中无挂念,长久清静安宁",并嘱托弟子将自己的袈裟和钵盂寄于大芚寺。大师死后,大芚寺弟子不断增多,在佛法的感悟下,这里共培养出13名优秀的宗师和讲师,不断将佛法发扬光大。日帝时期大芚寺曾经一度改名为大兴寺,1993年重新恢复大芚寺的原名。


庆尚南道(固城郡)


忠清北道(阴城郡)

玫瑰博物馆位在甘谷圣堂园区内,而甘谷圣堂已有百餘年的悠久历史了。除了被指定为文化财的大圣堂以外,还有韩国中部地区最早的石造建筑─司祭馆,以及历史上具有价值的基督教古物等。这些原先散落各地的古物在圣堂迎接一百周年时被展示给所有参观甘谷圣堂的访客们,具有教育的重要意义。


京畿道(杨平郡) , 九里


江原道(襄阳郡)

米川谷自然休养林位于太白山东侧,在现有的休养林形成之前,这里就因其保存完好的生态环境而远近闻名了。这里的树木郁郁葱葱,虽岁月久远,却未经任何污染,清澈的溪谷蜿蜒的流淌环绕在林间,将自然的和谐美景刻画得生动活泼,淋漓尽致。这里还有新罗时代(BC57~AD935)宝物级的文化财禅林院址、也有对于胃肠病有治疗效果的药水,以及饲养土种峰的园地,是一处可以在探访文化遗迹的同时,又可以享受到自然山林乐趣的空间,游客可以在这里参加山间散步或山岳自行车等体验活动。位于休养林内的森林之家,内部设施仅有简单的寝具,洗漱用具、炊事工具、饭碗等需自行准备。费用在3~5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