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3,059 个
1127年为供奉安养贤儒的牌位,普及地区中等教育,教化当地居民,在高丽山南侧的山脚下建立了江华乡校。1232年(高宗19年),乡校迁移至目前的甲串里,由于蒙古军的侵略,此后移至西岛面。随后又迁至江华郡,在1624年(仁祖2年),江华留守沈悦在小东门外的松岳山旁将其复原。1629年,江华府尹李安讷重建明伦堂,1688年(肃宗14年)留守闵蓍重又将其移至南门附近。1731年(英祖7年)留守俞拓基将其迁至现在的位置,1799年留守李溵对其进行重修,并将原本位于小东门外的石碑移至现在的位置。目前江华乡校被指定为京畿道文化财第72号,至今还遗留下来的建筑有大成殿、明伦堂、东庑、西庑、祭器库、厨房等。正面5间,侧面3间,由呈人字形的屋顶组成的大成殿内供奉着韩国五圣、十八贤的牌位。在朝鲜时代,从国家接受田地、奴婢、竹帛等俸禄的老师在此教书育人,但现在它已经丧失了教育职能,仅在每年春秋两季举行释奠,初一和十五进行上香,由1名典校和数名掌议管理运营。
围绕内藏山北边的西来峰,因模样与以前将农田翻整弄平的农具“钉耙(韩文音似西来)”相似而取其名。连绵约1km的山峰週边围绕著十头绝壁,与满山火红的枫叶相互调和而被选为内藏山的代表性山峰。从一柱门出发,经过霹雳岩、西来峰、佛出峰、圆寂庵、内藏寺,再次回到一柱门的登山步道是有经过西来峰的登山路线,这个登山路线需要约3小时左右。
* 铁器时代的伽倻文化, 凤凰洞遗址* 作为伽倻时代代表性的贝壳墓地,2001年2月5日将1920年由考古学家最初发掘的会贤里贝塚及金冠伽倻最大的生活遗址-凤凰台合并指定为历史文化遗迹。另外在遗址地还发掘出有关黄洗将军和如意娘子的如意阁、黄洗石、伽倻时代的房屋,住址等历史遗迹。 作为铁器时代最早的,高7米,东西长度达130米,南北宽度达30米的凤凰洞位于一座丘陵的山腰上,丘陵的南边临近会贤洞的村落,东北边角落下露出的断层面和丘陵之间则堆积了许多白色贝类外壳。而这里的情况最早是在1907年便被得知,1920年才正式开始启动发掘工作,并且经过数年、数次的学术讨论及调查,才得知这里是铁器时代伽倻文化的重要遗址地,它的成功发掘也为韩国考古工作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
天安牙山站是随著KTX通车而新设的火车站,因位于天安市与牙山市的交界,故合併两处地名将车站命名为天安牙山站。
孤石亭于1977年被指定为国民观光地,系新罗(公元前57年~公元935年)真平王(579年~632年在位)时所建,当时为10坪(约合33平方米)多的二层楼阁,韩国战争期间被毁,现在的孤石亭系1971年铁原的权力人士们重建。孤石亭之所以有名,与其说是因为亭子本身,不如说是因为河中心有一块高10米的奇岩巍然耸立。孤石亭一带是韩国境内独一无二的玄武岩喷出地带,登上孤石亭的岩石,呈“S”形弯曲的汉滩江和奇岩怪石尽收眼底。此地以泛舟、钓鱼而闻名,禁止游泳。“铁之三角地”的参观需事先提交申请后参观孤石亭,方可根据时间参观战迹地。参观对象为二号地道~铁之三角展望台~“铁马欲奔”的牌子和留有火车残骸的月井里站~白马高地上准备战斗的赤匪~劳动党舍废墟等,约需三小时三十分。购买门票后,战迹馆管理办公室分发民统线出入证,然后随管理人员乘车分别于上午10时30分,下午1时、2时30分出发。在参观战迹地,感受国土分裂的痛苦后,可以在铁原温泉的池中洗去疲倦,也可在孤石亭乐园中与孩子们共同享受游乐设施。
* 世界最初的金属活字的故乡,兴德寺遗址 * 位于羊边山(音)东南边故莲塘里(音)小村的兴德寺遗址是1985年韩国土地公社在进行云泉地区宅地开发事业中发掘出很多文物的古代寺庙遗址,发掘出文物后工程即中断,然后交由清州大学博物馆进行考古发掘。这个寺庙的创建年代和规模已经无从得知。 根据现存的世界第一部金属活字本《白云和尚抄录佛祖直指心体要节》下卷的记载,这本书为高丽禑王3年(1377)在庆州兴德寺印刷,这就比之前已知最早的金属活字印刷本---德国的古登堡圣经早了78年。1972年“世界图书之年”中《直指》被公认为世界最早的金属活字印刷本。只是当年印刷这本《直指》的兴德寺地址一直无法被确认,直到这次发掘工程中终于在出土的青铜佛教用具上发现了“西原府兴德寺”的字样,兴德寺的地址才正式被确认。 在发掘过程中兴德寺被证实至少于新罗文圣王11年(849年)时已经存在,结束发掘工程后被定位史迹315号,韩国政府从1987年至1991年间投入了43亿韩元在40,992m²的遗址上复原了兴德寺并建立了记载韩国印刷文化的古印刷博物馆。 * 佛祖直指心体要节 * 在兴德寺印刷的《佛祖直指心体要节》是世界最古老的金属活字印刷本,分为上下两卷,现存唯一一本原本保存于巴黎国立博物馆。
济州岛是韩国最大的岛,共有9个居民居住岛屿和54个无人岛,在行政区域上是韩国最小的道。济州国际机场位于济州市龙潭2洞2002号,占据着东北亚的中心地带,是连接中国、日本、东南亚的重要航空枢纽。
1995年开馆的刚庵书艺馆是位于全州韩屋村内的书法专门展示馆,陈列着金正喜(1786-1856, 书画家兼学者)、李三晚(1770-1845, 书法家)、金弘道(1745-?, 画家)、丁若镛(1762-1836, 学者)等著名书法家的一千多幅作品。书艺馆内设有陈列室、研讨会室,总面积达872㎡,陈列品共计1162件。位于书艺馆北面200m处的东学革命纪念馆则向大家展示了当年东学革命的历史。
坐落于乌头山(119m)山顶的乌头山城在不同的历史典籍中有不同的称谓。《大东地志》中被称为鸟头城,《舆地图书》中为乌头山城,《世宗实录》中的《地理志》和《新增东国輿地勝览》中被记录为乌鸟城。这座山城位于汉江和临津江交汇点地方,占据山顶的中央部分,建有长达620m的山路,是百济时代堆砌式山城建筑的代表。 山城四面环翠,西边是临津江,南临汉江,东边是农田,北面是连绵不断的山麓。山顶散落着一些石材,由此可推断出,从三国时代到朝鲜时代,这座山城一直在修建之中。1990~1991年间,考古学家从这里发掘出了大量的土器、白瓷、器瓦、铁器等文物。这里的军事地位非常重要,根据考古学家们对这一带的实地考察结果,可确认这座山城位于临津江和汉江交汇处的西岸,高1~1.5m,长约30m,宽6~7m的城墙依然保持着样子。从建造方法上看,是在地基石上垒上支石(5~15cm)后,在内侧填上石头而建成的。采用大的石板垒建城墙,将石板的横断面露在外面,一块靠在另一块上,逐渐呈现出城郭的样子,这种建筑形式是现在研究古代百济城郭建筑的重要资料。从乌头山城的位置和山形等自然条件,及广开土大王碑、《三国史记》、《百济本纪》等文献记录看,学者们主张它就是位于百济北边的关弥城,最近发现的金正浩的《大东地志》中对与乌头山城即是百济时期的关弥城的记录,使这里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顺川湾S型水路的日落非常美丽,吸引了不少摄影师。 在顺川湾海龙面弄珠里有一座小夜山‘龙山’。在这里不仅可观望芦苇、泥潭、S型水路,还可以欣赏美丽的日落。经过雾津桥和芦苇林有一座阶梯,沿着阶梯走20多分钟就会到达一眼望尽顺川湾的龙山瞭望台。 从海龙面沿着海岸公路走到弄珠里大虾养殖场入口也有一条到达顺川湾S型水路的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