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罗南道(珍岛郡)

珍岛是继济州岛和巨济岛之后的韩国的第三大岛,由250多个附属岛屿组成,以每年农历2月将近月末的一天和6月中旬的海路而闻名。这里很象《旧约》中摩西的故事,所以被称为摩西的奇迹。海水褪去后,就会出现一条幅宽30-40米, 长2.8公里的路。约过1个小时左右海路渐渐消失,再恢复至原状。珍岛流传着一个关于桑妈妈的传说。传说古时候,珍岛上有许多老虎,经常出没于村落对人们造成威胁。很多人因此被迫迁移到茅岛,只有桑妈妈留了下来。于是桑妈妈每天都跟海里的龙王祷告,希望龙王能帮助自己和家人重逢。2月的最后一天,龙王托梦给桑妈妈说:“ 明天海上将架起一道彩虹,你踏着彩虹过海吧。”第二天,桑妈妈又到海边祷告,海面突然一分为二,空地上出现了椭圆的彩虹道。据说,桑妈妈的家人和村里的其他人都能踩着这条彩虹道过海。 正因为这个传说,每当海水退潮的时候,岛上就会举办纪念桑妈妈的灵登庆祝活动。 具有民族特色的公演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看。


首尔(江南区) , 新沙洞・林荫道

 开馆于1983年的朴余淑画廊在1988年迁到被称为“美术不毛之地”的清潭洞,从此清潭洞慢慢发展成为江南有名的画廊一条街,而朴余淑画廊在这里则起着主导的作用。  画廊是以现代美术为主,注重发掘和培养国内年轻画家,对引进国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推动韩国国内现代美术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另外,通过参加芝加哥、科隆、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积极地把韩国优秀的美术作品推向世界,为韩国美术的国际化而不断努力。  朴余淑画廊努力通过美术作品,为日益忙碌的现代人提供一个审视自我、激发自身潜在创造力的机会。


釜山广域市(影岛区)

影岛大桥是於1934年11月完工的连接釜山中区与影岛区的桥。其既是韩国第一座跨海大桥,也是唯一一座单臂式活动桥,若有中大型的船要经过时,桥的一端就会升起,让船得以通行。  


首尔(钟路区)

妙觉寺位于首尔钟路区崇仁路骆山东边,为日常生活中可体验山行乐趣的寺院。于2002年开始的骆山妙觉寺寺院寄宿(山寺体验),以“静心”为主题举办活动,外国人参加者的人数正逐年增加。另外,在寺院内还能体验韩国传统文化,并通过趣味故事了解韩国的历史。


首尔(中区) , 市厅・光化门

德寿宫位于首尔最繁华的街道上,其以富有韵味的石墙路而闻名。在首尔的宫殿中唯有德寿宫与西式建筑并肩而立,构成别样的景致。德寿宫原来是朝鲜成宗(1469-1494)的哥哥月山大君(1454-1488)的住宅。光海君(1575-1641)即位后将其改称为景云宫,从而使之具有了王宫的面貌。后来又改称为德寿宫。 经过德寿宫入口处的大汉门就是禁川,河上有禁川桥,桥宽可容王驾通过。中和殿是法殿,古色古香,充分展现了其古老的历史。殿内的屋顶上画着两条龙。一般而言龙趾数表明着龙的级别。中国和韩国大部分都是以五爪龙象征王,以七爪龙象征皇帝。即祚堂是光海君和仁祖(1595-1649)曾举行过即位仪式的地方,故得名为即祚堂。堂前的匾额是高宗1905年登上皇位后亲笔手书。 咸宁殿是高宗的寝殿,其名之意是祈愿高宗永远平安。现在改装为东面是皇帝的房间,西面是皇后的房间。静观轩是1900年建的最早的西式建筑。高宗曾在此喝咖啡、休闲,后面有一条又窄又长的秘密地下通道,通向俄罗斯公馆,现在依然存在。石造殿与静观轩都是庆云宫内现存的西式建筑,最初由英国人建造,属于英国公司,1905年日本掌握韩国后,于1910年才竣工。高宗死后,石造殿成为日本美术作品展览馆,向公众开放。解放后1946年5月美、苏联合委员会曾在此开会。现在石造馆的东馆是宫中文物展览馆,西馆是国立现代美术馆分馆。


全罗北道(南原市)

国立民俗国乐院是在大自然中可以倾听到民俗音乐演奏的地方。国立民俗国乐院的建筑较好地表现了韩国传统的美韵。无论从建筑风格,还是演奏,以及周围的风景,无一不给人以真正韩国的享受。民俗演奏团可以演奏器乐、盘索里(一种韩国传统的清唱艺术)、民谣、伽倻琴、并唱、四物农乐等各种国乐,均代表了韩国最高的演奏水平。民俗国乐院所在的南原市是盘索里两个流派之一的东便制的发源地,因而在这里可以听到正统的东便制盘索里。民俗国乐院里设有国乐器展览室和民俗乐资料室。国乐器展览室里有60多种乐器和知名国乐家的照片。特别是江陵地区小鼓和济州岛巫乐所用的传统乐器很有意思。民俗乐资料室里收藏有2000多件国立民俗国乐院的演出资料。如果去南原的话,一定要去看一下南原观光基地旁边的广寒楼。广寒楼是朝鲜时代(1392~1910)修建的代表性庭院,这里有传说牛郎和织女相会的鹊桥。南原也是韩国古代小说《春香传》的背景地。每年5月5日前后都会举行传统民俗节日春香节,如果这个时候去南原,一定要参加庆祝春香节,很有意思。


首尔(钟路区) , 仁寺洞・钟路

钟路区有3个著名名的公园,塔骨公园、社稷公园、三清公园。其中社稷公园位于政府综合厅司西边,仁王山南部的山麓上,占地188,710平方米,是朝鲜太祖李成桂在1395年所建,同时还兴建了宗庙。社稷坛(史迹 121号)处于首尔市的繁华街区。社稷中“社”是掌管土地的神,“稷”是掌管五谷的神,每年向神祭祀,以求丰年的地方就是社稷坛。1922年,殖民地时期成为公园。附近有儿童游乐园、粟谷李洱先生和申师任堂的铜像、弓箭场(黄鹤亭)、市立儿童图书馆、檀君圣殿、钟路图书馆等。沿着社稷公园旁的仁王山路上行5分钟左右,就可见仁王山登山路。


首尔(钟路区) , 仁寺洞・钟路

“首尔灯节”每年从11月第一个周的周五开始举行,为期大约两周,是照亮首尔夜空的首尔代表性庆典,庆典期间数百座花灯将清溪川华丽地装饰起来。首尔灯节从2009年开始举办,今年已迈入第7届,将在首尔清溪广场至水标桥一带约1.2km的清溪川上展开华丽盛宴。今年的主题为「耀眼的首尔观光」,在2015年的秋季介绍向海外游客突破2000万大关跃进的观光都市首尔,以灯光点亮清溪川,呈现首尔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各种美丽风情。首尔灯节是结合过去的传统与尖端技术、展现地区居民互助美德、充满艺术性与可看性的庆典,灯节的点灯时间为下午5点至晚间11点,可免费参观。 


首尔(中区) , 市厅・光化门

《培才学堂》1885年由美国传教士(Henry Gerhart Appenzeller, 1858~1902)设立的培才学堂是韩国最早的西式近代教育机关。从早期开始便实现了英语教育以及人性教育,是培养韩国首位总统李承晚以及金素月、周时经、罗稻香等知名学者的发源地,以及新文化开展的要地。现在由培才大学、培才高中、培才初中组成的培才教育中心继承了培才的传统和历史为社会培养了众多有用的人才。《培才学堂历史博物馆》将1916年建立的曾作为教室的培才学堂东馆楼进行整修后,于2008年重新开馆的培才学堂历史博物馆是被指定为首尔市纪念物第16号建筑文化财产。内设拥有律动性的空间构成以及现代感的常设展示馆以及每年都会开设的企划展示和特讲项目都吸引了许多游客到此参观。* 指定现况 : 首尔市纪念物第16号(2001年制定)* 开馆时间 : 2008年7月24日


仁川(中区) , 仁川市区

探访仁川的历史文化名胜——济物浦俱乐部 对于计划访问韩国仁川的外国游客来说,济物浦俱乐部是一处不容错过的历史文化地标。这个俱乐部不仅是近代文化交流的见证者,而且也是仁川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点之一。 济物浦俱乐部建于1901年,最初是为了服务于居住在开港期的仁川的外国人,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以及少数的中国和日本人。这些建筑作为他们的社交场所,旨在促进不同国籍人士间的友谊和文化交流。 这座两层高的砖石建筑,具有典型的当时建筑风格。它的内部设施齐全,包括社交厅、图书室、台球桌以及网球场,为当时的外国居民提供了丰富的休闲娱乐设施。         ​ 随着时间的推移,济物浦俱乐部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1914年外国人居住区被废除后,它曾被日本在郷军人会馆和妇女会馆等机构使用。1945年光复后,这里一度成为在韩美军的使用地。1953年至1990年间,它转变为仁川市立博物馆,1990年至2006年间又成为了仁川文化院。2007年,这个历史悠久的建筑重新被命名为济物浦俱乐部,从而恢复了它的原始面貌和功能。 济物浦俱乐部原名“济物浦俱乐部”,但随着租界制度的废除,“俱乐部”一词被日本式的漢字表记所取代,成为今天我们熟知的名称。 今天的济物浦俱乐部不仅是历史爱好者的理想目的地,也是那些对建筑和文化感兴趣的游客的宝贵财富。在这里,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到跨越时代的文化交流,感受那个时代的历史氛围。如果您计划前往仁川,一定不要错过这个独特的历史地标,它将为您的旅程增添更多的知识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