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清南道(礼山郡)

参观礼山的华岩寺可以感受到秋史金正喜先生的魅力。朝鲜后期代表文人秋史,出生于礼山,距华岩寺不远的地方,建有秋史古宅及其生出的家,房屋风格古色古香,别具一格。 位于海拔较低的乌石山上的华岩寺,是一座与秋史有着很深渊源的寺庙。因为这座寺庙是金正喜先生的曾祖父金汉荩所重建。作为英祖驸马的金汉荩,与英祖的二女儿,庄祖的妹妹和顺翁主结婚,死后二人合葬于龙山脚下的鹦鹉峰,将生前与这座寺庙的因缘,一直延续下去。 现在的华岩寺,即便近看,也因其入口处挤满了整洁干净的寮舍而失去了原有的寺庙感觉。古色古香而又历史悠久的寮舍,彰显了秋史的风采,且随处可见秋史的遗物。 最近比丘尼高僧在此修道,更为这个位于市郊的古寺带来一份安详。建议热爱秋史的朋友,不妨来访一次。 * 历史 关于这座寺庙的由来不得而知,唯一可以考证的是在三国时代,便有了此寺。在寺庙的后方,有屏风岩,相传古寺曾在屏风岩的下方。随时间的流逝,寺庙渐渐消失,只留下一个小小的塔,后挪移到现在的位置。 关于华岩寺的历史文献几乎没有,因此具体缘由不得而知。但目前在遗物展示馆所藏的<华岩寺重修记>中,有关于寺庙的记录,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此重建记记述了1848年(宪宗14)金命喜(1788~?)建寺,在金相喜使用后曹錫臣重建。金命喜是著名的书法家及碑铭研究家,乃秋史金正喜的弟弟,满腹经纶,学术略有建树。根据这部文献,虽然不知此寺庙最初是何时修建的,但在1752年庆州人金汉荩(1720~1758)为管理其父金兴庆(1667~1750)的庙宇,将其重建。在华岩寺西北部约20m处,有一块近100余坪的腹地,据庙中僧侣所言,是华岩寺的原址。 原来寺庙建于屏风岩之前,闭寺后仅剩下一塔,在和顺翁主与月城尉金汉荩重建后,英祖给其命名为华岩寺。即在英祖壬申年,其驸马月城尉金汉荩将寺庙重建。虽然名字是英祖赐予的,但牌匾则是月城尉亲笔写的。 月城尉在重建此寺的95年后,宪宗丙午年,寺庙再次受到损坏,以致僧侣无法寄居,于是金秋史一家再次出资重建,便有了现在我们所见的华岩寺。


全罗南道(高兴郡)


江原道(旌善郡)

高丽末期侍奉高丽王朝的7位儒臣,隐居于旌善。某天创作了一首思念国王与故乡的律诗,地方的儒生听到后,将诗讲解给听不懂的人并流传出来,继而成为地方上充满感情的口传歌谣。旌善阿里郎是江原道无形文化财第1号,为了保存、培养并继承发展乡土固有文化,于2001年10月7日建立了旌善阿里郎传授馆。


全罗南道(珍岛郡)

 位于韩半岛最南端的“细方落照展望台”是可欣赏到最美丽的日落的的地方。展望台西面是岛屿星星点点散落在海面的多岛海,海上的壮观景色和美丽山顶落照融合在一起,形成如梦如幻的美丽画面。日落时分,纷纷回航的渔船浅浅的在青山、碧海、赤霞组成的美丽画卷中划过,此时的景色最为迷人。  细方落照展望台在智山面加峙里和加鶴里附近的珍岛上,被选入《韩国最美的路100选》,这里的海岸路,是韩国首屈一指的多岛海观景路线。


全罗北道(金堤市)

被指定为传统寺庙第111号的圣母庵,是位於全罗北道金堤市万顷面火浦里43号维仰山的韩国佛教曹溪宗寺庙。圣母庵的由来可追溯回1562年朝鲜时代,全罗北道有名的僧侣震默大师(1562~1633)的母亲过世后,为了以后自己与姊姊们离开人世后,母亲仍能长久有人祭拜而将母亲的墓供奉在圣母庵。母亲的墓位于风水位,就算以后没有子孙了仍然会有人来祭拜。至今为止,仍然有许多人为了实现愿望而来到此地向震默大师的母亲致意。震默大狮母亲的墓淡雅而有气派,墓碑的牌位上写着“震黙大圣师尊妣之墓”。


庆尚北道(星州郡)

布川溪谷是位于庆尚北道星州郡伽泉面,绵延7公里长的溪谷。 此地不仅是以前星州的儒生们修养身心与学问的去处,溪谷的上流更是朝鲜后期的文臣及当代最有声望的儒生──凝窝李源祚老师,渡过晚年的晩归亭的所在地。这也让布川溪谷更添一分雅致。 布川溪谷也因为在茂密的森林以及岩石间流淌的清凉溪水以及秀丽风景而闻名。


全罗北道(完州郡)

过了完州郡大雅水坝湖畔,进入山川里,越过村庄前的桥约200m的分叉路就是大雅树木园了。150ha的树木园内约有30馀万棵茂密的观赏用树木,景色优美宜人。园内有泉水、休息区、展望台、山林资料室与林间教室等,是个幽静的休息区域。并且这里栖息着96种动物,还设置了热带植物园,天然纪念物树登山,树木比较观察园,玫瑰园,风景园等各种主题的树木园,游客可以尽情观赏各种树木和植物。


京畿道(议政府市)

议政府站作为京元线上的一个火车站,位于佳陵站和回龙站之间。它曾是市郊线路的终点站,但随着首都圈地铁线路延伸至逍遥山,目前议政府站仅有地铁经停。


全罗南道(和顺郡)

和顺西酉里恐龙足跡化石产地是于1999年5月15日在考察和顺温泉区时所发现的,恐龙足跡化石主要在海南、宝城等海岸地区,这是首次在全罗南道的内陆被发现。和顺西酉里恐龙足跡化石产地多为中生代白堊纪(1亿年前)的肉食性恐龙(兽脚亚目),不仅观察到有5隻以上恐龙的活动痕跡,还有肉食性恐龙在一定距离走过的长足跡,集中分布于于单一地区内。还有一隻恐龙的规则的步行了40公尺,此为世界最大规模。这里恐龙最活跃的时代推定为中生代白堊纪的后半期(约1亿年前),恐龙的种类依足跡大小20~22公分、步宽90公分来看,应该是长高4~5公尺的异特龙。 此外还有12个草食性恐龙的足跡,确定为硅化木(木化石)、植物化石及其他种类的遗物化石。它提供了可作为当时河岸植被研究的重要资料,预计对于研究草食性恐龙的食物链也有极大帮助。也能看出波痕(因水留下的纹路)以及裂痕(龟壳等构造痕跡,因高温对粘土质所造成的龟裂再被沙覆盖而成)的沉积纹理。这里的化石中的足跡与裂痕都可分为三层,可猜测形象的时间相当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