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尚南道(统营市)

南望山是可以将统营市区一览无余的市民公园。山顶上矗立着1953年由市民募捐建立的忠武公李舜臣将军的铜像,还有可以远眺闲丽水道的水乡亭。在水乡亭的下面是文化艺术的殿堂——市民文化会馆,在文化会馆的下面就是南望山室外雕刻公园。南望山雕刻公园是为了永久展示参加1997年统营国际室外雕刻研讨会的日本、中国、法国、以色列、委内瑞拉等10个国家的著名雕刻家的作品而设立的。在占地15,000平方米的公园里,可以欣赏自然的美景和充满个性的雕刻艺术,是一个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京畿道(安养市)

安阳水世界是利用从冠岳山和三圣山流淌下来的清水,加上现代化的各种水上设施而构建的四季型综合主题公园。


庆尚北道(庆州市)

坐落于庆州南山山脚下的庆尚北道山林环境研究院拥有乡土珍稀树种、天然纪念物及野生花等植物,是市民休闲娱乐、了解自然的好去处。


全罗南道(潭阳郡)

潭阳位于全罗道北部,这里土壤肥沃、自然风光秀丽,是拥有众多文化遗迹的地方。在以汉文为主流的朝鲜时代,涌现出了一批文人用国文创作的精彩诗作,其中歌辞文学的发展最为显著,绽放出了美丽的艺术之花。其中的代表作有郑澈等的《关东别曲》、《思美人曲》,还有7位作家和作者不详的《孝子歌》等18篇的歌辞流传的最为广泛,因此潭阳被称为歌辞文学的故乡。 潭阳郡为了继承和发展歌辞文学,建立了歌辞文学馆。由本馆及其附带设施构成的歌辞文学馆中,展示着歌辞文学的一系列资料,其中有宋纯的《伞仰集》、郑澈的《松江集》,及漆版遗墨等珍贵遗物。附近的息影亭(亭子)、潇洒园(朝鲜时代的庭院)等地,都曾是韩国歌辞文学创作的乐园。


京畿道(高阳市) , 一山

作为韩国唯一一家室内冲浪场,根据冲浪者的需求,可在现场租借滑板(免费)和服装(收费)等冲浪装备。这里对冲浪菜鸟和高手来说,都是一个极有魅力的地方。初级玩家们可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进行学习,而冲浪高手们则无需前往海边便可在室内享受到冲浪的乐趣。


全罗北道(长水郡)

论介祠堂(义岩祠)前是古时候长水县令为赞扬朱论介的气节于1846年所立的“矗石艺妓论介生长乡竖名碑”,1955年时,郡民百姓筹资在南山上建起了祠堂,1974年最终迁到了现在的位置上。 论介是宣祖26年(1593年)壬辰倭乱时拖着日本倭首同归于尽的艺妓,牺牲当时只有19岁,为了纪念和称颂她的精神,她投身而下的岩石被人们称为“义岩”,1955年长水建祠堂后起名为“义岩祠”,每年阴历的9月3日当地还会举行论介祭等多种文化活动纪念这位义女。


全罗北道(井邑市)

井邑词公园位于全罗北道井邑市市其洞。井邑词是5个百济歌谣之一,也是用韩文字纪录的歌谣中年代最久远的。公园里有着如同井邑词的歌词中描述,某个百济女人每天盼望丈夫回家而变成石头的望夫石。另外还有以井邑词歌曲碑为主的祠堂、井邑艺术会馆、井邑词国乐院、市立图书馆、户外公演场等。1996年12月,在公园内设立了以花岗岩制造,高2.5m的望夫像。望夫像是以百济女人穿著略长的韩式短外衣、头发中分向两旁盘起、两手在胸前互握的样子打造。为了赞扬女人在祠堂等丈夫等到变成石头的妇德,每年都会举办祭礼。


江原道(东海市)

东海岸拥有最开阔的“明沙十里”沙滩的地方就是望祥摩托野营场。望祥海水浴场,位于墨湖港北3km处,是著名的休闲景点。和镜浦海水浴场一起,将东海岸装饰的十分美丽。长达1.4km的沙滩边,松林仓翠(树龄达20~30年)、海水清净,海浪柔和(倾斜度达2~4度,平均水深达0.5~1m) ,拥有东海岸沙场中最为优美的环境,并有野营场、停车场 、公用电话等各种便利设施,海岸的摩托野营场,非常受追求刺激的人们的喜爱。附近有泉谷天然洞窟、武陵溪谷等景点,往南去还有各种其他的浴场。 邻近墨湖港和江陵~三陟观光地,盛产鱿鱼、海螺、海参、比目鱼等各种海产品,是极佳的休闲好去处。


庆尚南道(统营市)

庆南统营的洗兵馆是由朝鲜时代(1605宣祖38年)第六代统兵使李庆濬修指挥,作为统兵营的客舍而修建的。洗兵馆与景福宫的庆会楼、丽水的镇南馆同为现存的朝鲜时代面积最大的古代建筑。正面有六间,侧面有五间,全部为单层的八角屋顶(韩式建筑特有的形式),建筑雄伟壮观,其中长台石地基上耸立着50根梁柱,梁柱之间有着开放的空间。站在统营俯视位于船艎山山脚下的洗兵馆又会呈现出另一番风景。旁边还有运筹堂(统兵使办理军务的地方,又被称为制胜堂)等统兵营其他的遗址。这里的“洗兵”就是战争结束,将士卸甲休整的意思。


大邱广域市(达城郡)

仁兴村作为南平文氏的宗祠,于500年前三忧堂文益渐的第18代子孙—仁山斋文敬镐(1812~1874年)曾在此居住过。文氏起初就想把这里建造成一座村落,因此在高丽时代大寺院仁兴寺的遗址上建立了现在的仁兴村。这里最早建成的建筑为1820年代建造的龙湖斋,即今日的广居堂所在地。在1800年代前后,此地建筑大多为草屋,直至100年后才形成了现有的规模。目前该村拥有70多间瓦屋,有序地排列在村庄内,依旧保持着200年岭南地区两班宅府的传统面貌,由草屋和周围景观构成的美景不可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