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尚南道(昌原市)

昌原龙池路239街一带是备受昌原年轻人喜爱的新兴景点。被称为昌原林荫洞的此处,风格独具的咖啡厅、艺廊与工房林立,街道两旁是夹道的水杉树,以及由住宅改建的各式建筑,相当适合漫步闲逛,或在有露臺的咖啡厅小歇片刻,享受悠闲的午茶时光。


济州道(济州市) , 中文旅游区

济州偶来小路第15条路线始于翰林港飞扬岛轮渡码头处,途经平绣浦口、圣老洞农产品集市、惠邻教会、纳邑小学、天然之林金山公园入口、百日红路入口、高内峰入口、高内峰下的下加里岔路口,最终到达高内浦口,全长19千米。沿途可观赏到美丽的海路、村路、林路、山路,感受到属于济州的独特魅力。此外,第15条路线相对较长,中途伴有小山丘和丛林。


大邱广域市(达城郡)

仁兴村作为南平文氏的宗祠,于500年前三忧堂文益渐的第18代子孙—仁山斋文敬镐(1812~1874年)曾在此居住过。文氏起初就想把这里建造成一座村落,因此在高丽时代大寺院仁兴寺的遗址上建立了现在的仁兴村。这里最早建成的建筑为1820年代建造的龙湖斋,即今日的广居堂所在地。在1800年代前后,此地建筑大多为草屋,直至100年后才形成了现有的规模。目前该村拥有70多间瓦屋,有序地排列在村庄内,依旧保持着200年岭南地区两班宅府的传统面貌,由草屋和周围景观构成的美景不可多得。


全罗南道(顺天市)

兴轮寺是大韩佛教曹溪宗花严寺的布教堂,寺刹坐落在顺天市内,位于深受市民们喜爱的休闲处“竹岛峰”公园的南边。一直到1984年为止,都曾被作为国弓场使用,后来经建筑物迁移,修建法堂等一系列改建后,拥有了目前的规模,现在供奉着释迦牟尼,香火不断。 因是近年建成的布教堂,所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文化财之类,又因位于市里,方便了信徒们的到访。 * 历史和沿革 兴轮寺是大韩佛教曹溪宗第19教区花严寺的末寺。传说寺刹建成于宣祖年间,在壬辰倭乱时是守军的射箭场,和花严寺、松广寺、松严寺3大寺刹一起,都曾是胜军的根据地,但是县没有相关的记录保存下来。解放后的20余年里,一直被用作射箭场。现在所存的建筑都是1986年宗远师傅主持建造的。后来经宗、宗三、宗西师傅的努力,不断发展大,现在由宗谷法师担任主持,起着布教堂的作用。


全罗北道(益山市)


忠清南道(锦山郡)

锦山自1,500年前,就以栽培人参而出名,是高丽人参的主产地,全国人参产量的80%以上都是在此交易的,是著名的人参流通集散地。为了向海内外宣传高丽(锦山)人参,对人参的栽培、工具、模型、功能、饮食、 产品等进行着大量的展示活动,并设置了各种影像物使游客们可很容易就了解到相关知识,并一次设立了人参综合展示馆,它于1998年4月开放,现在正在运行之中。


江原道(铁原郡)

位于江原道铁原邑官田里的劳动党舍是一栋完工于1946年的3层建筑。6.25战争前曾用作北韩劳动党党舍的该建筑,在战争中整体被熏黑,表面还留下了密集的弹孔。这一派凄凉却也正好映衬出南北分离的残酷。该建筑物也曾出现于知名歌手的音乐录影带中,也有音乐会在此举行。目前,第2地道作为铁原郡安保旅游景点,每年游客人数达数十万。2001年2月被指定为近代文化遗产后开始受到政府的保护。


江原道(旌善郡)

位于江原道旌善郡餘粮面餘粮里的阿乌拉吉站,为旌善线的火车站之一。此地站名最早因位于餘粮面而取名餘粮站,但因流经九切里的松川与源于三陟市中峰山、流经临溪面的骨只川在此汇流,而取韩文「和谐交融」之意将站名改为「阿乌拉吉」(音译)。此地曾为南汉江上游,凭藉水道将木材运往汉阳(今首尔)的木筏址与主要渡口,聚集来自全国各地的船夫,使阿里郎民谣传唱不绝,加上少女与船夫的爱情传说,使此处被视为民谣《旌善阿里郎》中〈爱情篇〉的发祥地。 阿乌拉吉站周围群山环绕、景观秀丽,江水清澈且两旁铺满细小砾石,被选为餘粮八景之一。自九切里站至阿乌拉吉站全长7.2km的区段,还能体验旌善铁路自行车。而每年7~8月,更开放广达2,000㎡的露营区,附近则有五臧瀑布、项谷溪谷、画岩洞窟、画岩泉等众多观光景点,观光资源相当丰富。


光州广域市(西区)

* 继承和发展5·18精神的空间,5·18纪念公园 *  5.18纪念公园是一座为了继承和发扬5·18精神而建的市民休闲空间,是在无偿接受了尚武台部分土地赠予后建造的公园。整个公园占地面积204,985㎡,设有传统莲池、植有多种树木,被广泛当作儿童自然学习场而使用。 * 纪念公园的设施和看点 * 5.18纪念公园内设有5·18资料室、举行公演及活动的5·18纪念文化馆、由市民军雕像·追悼空间构成的5·18现况雕塑和追悼升华空间、拥有象征5·18精神的圆形喷水池的大同广场等。 与此同时,这里还建有5·18民主化运动学生纪念塔和光州学生教育文化会馆,在公园山顶建有具备展望功能的三层镂刻五月塔。此外,园内还有无觉寺、草坪广场和散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