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支石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화순 고인돌군 [유네스코 세계문화유산]
 
全罗南道(和顺郡) ,
和顺支石墓位于道谷面孝山里与春阳面大薪里交界的山涧一带。位于道谷面孝山里一带的石墓共980多个,其中经调查确认为支石墓的为135个,支石墓石桌下的磐石一部分被掩埋或损毁,能够辨别出原貌的有100多个。孝山里一带已经确认为支石墓或者为了建筑支石墓而从其他地区运来的石材共有250多个。分布于春阳面大薪里一带的石墓共3,309个,经调查确认为支石墓的有124个。其中能够变出原貌的为200余个,石墓加上建筑石墓的石桌共300余个。保存有基磐石的支石墓共有23个。 和顺支石墓最突出的特征在于,面积不大的地区却密集了多达596个的支石墓,而且其中保有韩国最大(重量)的支石墓石桌。春阳大薪里最大的支石墓长7.3米,宽4.0米,重283余吨。道谷面孝山里最大的支石墓长5.3米,宽3.6米,厚3.0米,重100余吨。考古学家在附近发现了一部分建造支石墓的石室,在石室中也发现了支石墓,通过这些考古学家们初步了解到当时人们建造支石墓的过程与方法。 2002年12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和顺、高敞、江华等地的支石墓列为第977号世界文化遗产,这一带将成为世界性的观光胜地。

GS加德士丽水工厂
 
全罗南道(丽水市) ,
GS加德士丽水工厂提供的见学机会,可以让我们在现场了解作为我们生活必需品的石油是通过什么样的过程生产出来的,一般人和学生都可以申请参加。如果您平时对石油和石油化学感到好奇的话,来世界级规模的石油化学工厂GS加德士丽水工厂直接参观生产设施吧!

掘业岛
 
仁川(翁津郡) ,
位于仁川德积岛西南方的掘业岛被称为德积岛的“防波岛”,岛的形状像一个人弯着身子劳作的模样,因此被称为“掘业岛”。最近,掘业岛的一部分将要被指定为天然纪念物,经海潮、波浪和海风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今天构造独特的海岸地形。为德积岛附近大大小小的岛屿中,最具有自然美的小岛。 掘业岛的北部海岸和附近的无人岛白牙岛等由奇岩异石组成,海岸景色十分优美。并且这里鱼类丰富,吸引了大批垂钓爱好者前来游玩。 另外在岛上放养的黑山羊也是比较有名的。因此,在韩国西海岸的岛屿中,掘业岛的景观也是首屈一指的。在乘船处向岛的西部步行15分钟的话,可以到达“联陆沙滨”,这里的岩石在海浪的冲刷下,形状各异,最著名的当属大象岩。沿着海岸线是一道长达600m的美丽的白沙滩,特别适合夏日海边休假。  

上院寺
 
江原道(平昌郡)
上院寺古时又名真如院, 位于从月精寺向北8公里左右处。上院寺一说是由新罗善德女王12年(643年)慈藏(590-658)法师与月精寺一同建造,一说是新罗31代王神文王(681-692在位)之子宝川和孝明所建。该寺于圣德王(702-737在位)4年(705年)重建,1946年遭火灾,1947年重建。现在只剩下钟阁,房屋为1945年8月15日朝鲜光复后重建。现在所保留的遗物中有最古老的铜钟(国宝36号)和文殊童子像,以及朝鲜7代王世祖(1455-1468在位)为新建上院寺所亲自撰写的重创劝善文。上院寺入口,有一处因世祖洗浴时悬挂冠带而被称为挂冠带处。还有流传着世祖和文殊菩萨传说的文殊童子像。该像被指定为国宝221号,准确的名称为文殊木雕童子坐像。上院寺除文殊童子像外,还有著名的上院寺铜钟。上院寺铜钟铸造于新罗圣德王24年(725年),高1.67米,直径91厘米。清亮而干净的钟声和钟上的浮雕奏乐飞天像很有名,但现在为保护古钟并不敲击。从上院寺往五台山毗卢峰方向达寂灭宝宫的中途,建有中台庵。庵子位于西南2公里左右处,这里有可称为汉江发源地的泉水隅统水。寂灭宝宫里供奉着新罗的慈藏律师(僧职的一种,负责检查和尚的错误)从中国唐朝取回的释迦整骨舍利。

武昌浦Beachepalace Spa
 
忠清南道(保宁市) ,
龙平度假村Beachepalace位于忠清南道保宁武昌浦海水浴场,正对着辽阔的大海,景色迷人。

首尔 原 比利时领事馆(现,首尔市立美术馆南首尔生活美术馆)서울 구 벨기에영사관
 
首尔(冠岳区) ,
2004年9月2日开馆,是首尔市立美术馆的分馆。美术馆是原比利时领事馆的建筑,古典主义建筑样式的爱奥尼亚柱式室内石柱和壁炉等,将原有建筑物原样保留,进行少量修缮,建成展现20世纪初期古典建筑与现代美术的展示空间。 被指定为第254号史迹的旧比利时博物馆于1905年在首尔会贤洞竣工,后来由于城市再开发事业,1983年搬迁到现在的位置进行了复原,1970年商业银行(今友利银行)收购,2004年5月作为文化艺术支援事业的一部分免费租借给首尔市,装修成为公共美术馆。 建筑总面积为1,569.58㎡,共有地下1层、地上2层,还有屋顶阁楼。地下是美术教育场,1楼和2楼是展示室、办公室区间,外面有草地和树木,还有户外雕刻公园。首尔市立美术馆有庆熙宫分馆和南首尔分馆,庆熙宫分馆以大馆展示为主,南首尔分馆以企划展示为主运营,并进行以儿童和青少年为对象的儿童美术教室和假期美术特讲等美术教育讲座。

钥匙展望台
 
京畿道(涟川郡)
钥匙展望台是带着成为“统一的钥匙”的意义而命名的。位于可以一眼望到北韩领土的涟川郡新西面沓谷里,是为了向一般国民进行安保教育和抚慰大家对故乡思念,设立于1998年4月11日。 钥匙展望台内部展示室里有着北韩生活用品和军事装备展示,在可以观察北韩展望台旁边设置了教会,圣堂,佛像等各宗教人士可以祈祷的空间。在停战线前的铁丝网上有许多“和平统一”“统一是我们的心愿”“一定要统一”等写着愿望的丝带,每个游客都可以绑上自己的愿望丝带。 钥匙展望台需要经过大光里的哨所才能进入,由当地军人确认身份后方可进入,登上展望台即可俯瞰北方一望无际的森林。但这里禁止拍照。   cf) 京元线时间表   东豆川 → 新滩里 时间表 新滩里 → 东豆川 时间表 站名 时间 备注 站名 时间 备注 东豆川 每小时 50分 am 06:55 首班 pm 10:50 末班 每小时一班  车费 1,000韩元 新滩里 每小时 整点 am 06:00 首班 pm 10:00 末班 每小时一班  车费 1,000韩元 逍遥山 每小时 54分 大光里 每小时 06分 哨城里 每小时 59分 新望里 每小时 14分 汉滩江 每小时 03分 涟川 每小时 19分 全谷 每小时 07分 全谷 每小时 27分 涟川 每小时 18分 汉滩江 每小时 30分 新望里 每小时 22分 哨城里 每小时 35分 大光里 每小时 30分 逍遥山 每小时 40分 新滩里 每小时 35分 东豆川 每小时 43分          

喜方寺
 
庆尚北道(荣州市) ,
   喜方寺位于庆尚北道荣州市丰基邑水铁里。6.25战乱时,法堂、训民正音原版与月印释谱等贵重文化遗产都被烧毁,1935年重建直至今日,保存着以幽幽钟声闻名的喜方寺铜钟。搭车从丰基往竹岭约10分钟左右,就会出现往小白山喜方寺的叉路,从此路进去就能看见喜方溪谷。

甲寺(갑사)
 
忠清南道(公州市) ,
* 天地人间首屈一指的寺庙-甲寺 * 甲寺是位于老松与櫸树森林茂密的鸡龙山西北方山脚的寺庙,距离公州市19km处,距离东鹤寺徒步约3小时左右。就像春麻谷、秋甲寺这样暗示的话一般,甲寺的秋天枫红是无比美丽的。三国时代初期,百济久尔辛王元年(420年),从高句丽前来的阿道和尚创建了这座寺庙。历史上的甲寺又被称为鸡龙甲寺、甲寺、甲士寺、鸡龙寺等,曾为统一新罗时代华严宗十大寺庙之一的名寺。 甲寺取自于‘天地人间首屈一指’的甲等之意,其名称如此流传下来。正如其名,有如头一个寺庙般,朝鲜世宗6年(1423)的寺庙改组合併中被屏除在外,算是很早定下名字的寺庙。世祖时,因王室的庇护拿到了‘月印释谱’的木刻匾额。1597年壬辰倭乱烧毁,宣祖37年(1604)开始重建大雄殿与振海堂,直到今日。寺庙周围有龙门瀑布、水晶峰、天真宝塔、君子臺等秀丽名胜,特别是南边溪谷中的9曲特为绝景。 * 大雄殿 道指定有形文化财第108号。此建筑为甲寺的本殿,于丁酉再乱时烧毁,宣祖37年(1604)重建、高宗12年(1875)补修后才成为现今的样貌。原本的位置在现今大寂殿的附近,重建时移至现在的位置建造。 * 甲寺讲堂 道指定文化财第95号。为僧侣们讲解佛经之处,建筑物上悬掛著鷄龙甲寺的匾额,整体架构为没有繁复技巧的雄伟感朝鲜建筑形式。 * 甲寺功牛塔 这座塔位于过了流经大雄殿到大寂殿间小溪后的溪谷边山麓上,传说是从原本甲寺的附属庵子移到现在的位置。塔由3层的塔身与基坛部所构成,塔身第1层刻著建立塔的内容,2、3层则是塔名,皆以阴刻方式雕刻。塔建立的过程从塔身上刻著的铭文判断,是为了讚扬重建时期的功绩而建。铭文内容如下:‘卧塔起立,人道偶合﹔三兮乙乙,厥功居田(重新扶起倒下的塔,是人道偶然的配合﹔三次的努力再努力,其功之最)’。 * 甲寺浮屠 此浮屠(供奉僧侣舍利或遗骨的墓塔)为宝物第257号,原来位于甲寺后山,而后移到现今位置。不仅是新罗时代的代表样式,雕刻技巧更是卓越,为研究新罗末期与高丽初期浮屠样式的重要资料。 * 甲寺铜钟 为宝物第478号,此钟位于过了甲寺解脱门后右手边的新建四角屋顶钟阁内。钟体上有铭文,建造于朝鲜宣祖17年(1584),可从此得知甲寺的寺名在当时叫做甲士寺。钟高127cm、口半径为91.5cm,日制时期因献纳的名目充公上缴,解放后才归还,是与整个韩国民族一同受难的梵钟。于1584年(朝鲜宣祖17年)建造的钟,大致上维持著从新罗以来的传统梵钟样式,也同时有著不用甬筒就敲打发出声音等朝鲜时代的特征。龙钮(绑著钟的弔环)上刻著写实的龙纹、肩部有9个轮廓(突起的装饰),以及莲花形式的撞座(敲响钟的部分)等皆是新罗以来韩国梵钟的传统要素。撞座间雕刻著地藏菩萨,钟体上有标示著製造时期的铭文,除了是能够解韩国钟变迁的重要资料外,上头标示著的'甲士寺'也能看出当时与现在不同的寺名。 * 甲寺铁幢竿及支柱 宝物第256号的甲寺铁幢竿与支柱是是架设寺庙的铁竿与柱子。幢竿是庙前竖立的旗竿,标示著佛祖或菩萨的威信与功德,是为了悬掛赶走邪恶东西旗帜-幢的旗竿,而幢竿支柱则是为了在左右支撑著幢竿的支撑柱子。甲寺铁幢竿是由半径50cm的铁桶24个连贯而成,高约15m。但1893年时,其中4个铁桶断裂,因此变得比原本还矮。此铁幢竿与支柱的建造时期,可从甲寺是新罗义湘大师所创的华严宗第10代寺庙之一,与基坛侧面刻著的眼象雕刻来推测是新罗时代的物品。完整无缺保存下来的甲寺铁幢竿支柱,是研究幢竿型态的珍贵资料。   [文化财资讯] 甲寺铁幢竿及支柱(宝物256号) 甲寺浮屠(宝物257号) 甲寺三身佛掛佛帧(国宝298号) 甲寺铜钟(宝物478号) 宣祖2年刊月印释谱板本(宝物582号) 甲寺石造药师如来立像(忠南有形文化财50号) 甲寺石造菩萨立像(忠南有形文化财51号) 甲寺史蹟碑(忠南有形文化财52号) 甲寺讲堂(忠南有形文化财95号) 甲寺大雄殿(忠南有形文化财105号) 甲寺大寂殿(忠南有形文化财106号) 甲寺表忠院(地方文化财52号) 甲寺三圣阁(地方文化财53号) 甲寺八相殿(地方文化财53号) 甲寺天真宝塔(地方文化财68号)

耽津江<br >탐진강
 
全罗南道(长兴郡) ,
耽津江是从全罗南到有治面与长东面起源的全南三大江(荣山江、蟾津江、耽津江)之一,全南三大江总长56㎞,流域经过夫山面还有长兴邑的中心部位。耽津江原本被称做汭阳江,后来因为是耽罗岛的人们,最先在此停船登陆,故后又改称为耽津江。 耽津江到目前为止都尚未受到任何污染,江水就如同白玉一般晶莹,与岸上的茂密森林与江畔的奇岩怪石融合成一片天然美景。以前在此欣赏每条江流的美景,议论著时局的人们,也因为这片风景而停下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