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倻山野生花植物园
 
庆尚北道(星州郡) ,
* 韩国第一座野生花专门植物园-伽倻山野生花植物园 * 2006年6月16日开馆的伽倻山野生花植物园是国第一座野生花专门植物园。园区内种植了约400多种的树木与野生花,对于野生花资源保存以及自然学习、学术研究发展上相当有助益,故也是一处野生花文化空间。 整座植物园由综合展览馆以及两层楼(地下一层、地上一层)的玻璃温室所组成。四季都可以欣赏到野生花的温室,模拟了亚热带气候,让野生树种以及野生花在四季可以恣意生长、散发香气并且常绿不凋。而温室内主要有食用植物园、药用植物园、香气植物园、观赏植物园、水生植物园、蕨类植物园等6个园区,共计有松树等92种的乔木、杜鹃花等54种灌木、白头翁等257种的野生花。此外,在综合展览馆中也陈列出了星州一年12个月的风景以及一年之中的植物故事等各种展示,让人可以吸收丰富的知识,并且拥有可供休憩的空间。 另外在星州伽倻山野生花植物园内,还有由灌木园、菊花园、宿根植物园、伽倻山园区、野生花学习园等5个主题园区所组成的户外展示园区。园区内的植物配合著伽倻山的美景,并形成了一片壮丽的风景。

俛仰亭
 
全罗南道(潭阳郡) ,
被指定为全罗南道纪念物第6号的俛仰亭,是位于全罗南道潭阳郡凤山面济月里济凤山山麓的一座亭子,于1533年宋纯(1493~1583)所建,以李滉(1501~1570)为首的众多学者和文人曾在会聚在此,进行文学讨论。 亭子是木质瓦房建筑,前后和左右有连廊,中间有房间,原来是一座草亭(用草和芦苇做顶搭建的简陋亭子),仅仅能遮挡一下风雨,现在人们所见到的是经过后代多次翻修后的样子。亭后是通到山上的小路,山腰的田野在此也可看得一清二楚。宋纯为了便于做诗文研究而建了这座亭子,亭子上还刻有当时著名学者和诗人们的诗篇。

杨口白瓷博物馆
 
江原道(杨口郡) ,
在展示方山地区白瓷的杨口白瓷博物馆(原方山瓷器博物馆),不仅可以看到馆内所收藏的方山白瓷,还有陶枕、匣钵等制陶工具,并能通过多部影像来了解方山白瓷的演变。在约70余坪(210㎡)的体验室中备有电窑、瓦斯窑、木柴窑等户内与室内的设施,可以体验捏土与拉坯及直接进窑烧烤的过程。 杨口的方山面为陶瓷产地,自高丽时代即受到注目。朝鲜时代时供给原料给京畿道广州分院,可说是广州官窑技法与美学的源头。在方山面一带所进行的陶窑址地表调查结果表示,这裡共有40多个陶窑址,目前杨口郡内方山面境内所属的有方坪里、漆田里、县里、松岘里、五味里、金岳里等6个地区,与附近杨口邑内的上舞龙里共7个。 长坪里有7个、漆田里5个、县里4个、松岘里7个、金岳里4个、五味里4个、上舞龙里9个,共确定有40个陶瓷址,在这7个地区中发现了过去生产白瓷的原料。杨口是朝鲜后期王室分院所生产的白瓷主要原料的供给地之一,由于原料供需,可知这里与广州分院白瓷的关系,事实在杨口所发现的白瓷或青华白瓷等与朝鲜分院白瓷的作品有相当高的相似度。韩战后这裡仍持续从事陶瓷业,是了解韩国从朝鲜到近代的陶瓷产业实态的重要遗迹。 在纪录杨口方山白瓷生产历史600年的本博物馆中,可以看到朝鲜白瓷的最后佳作,比美朝鲜王朝最后官窑分院里青华白瓷,后普及到一般百姓的方山青华白瓷缸,以它为中心,还能看到其他以品质优良的杨口白土所製成的朝鲜白瓷的光辉与演变。

礼唐水库
 
忠清南道(礼山郡) ,
朝鲜后期实学家李重焕在择里志中,将礼山称为忠清道中最适合居住的土地。在国民观光地5万6千坪的面积中,礼唐观光地占1万3千坪。这里主要的设施有饭店、旅馆及各种便利设施,并且有登山路和6处停车场,各景点均富有特色,形成了不同的主题。尤其是礼唐水库周边的散步路和八角亭,与釜山太宗台的景致不相上下,是家庭、情侣、朋友出行的好去处。由于这里是钓鱼名所,因此夏季来访的游客多以临近的居民及钓鱼爱好者为主。* 钓鱼 – 1962年所建的韩国规模最大的水库——礼唐水库,是礼山郡及唐津郡农业用水的主要来源。其名是以这两个郡的首字命名的。在过去的40年,作为钓鱼名所而声名远播。除冬季的冰上钓鱼之外,从初春到晚秋,都可享受钓鱼的乐趣。在这里可以钓到鲤鱼、鲫鱼、鳗鲡、乌鳢、鲶鱼等。

松江皮划艇学校
 
江原道(麟蹄郡) ,
松江皮划艇学校是位于下川的专业皮划艇教育公司,在这里,有着韩国文化观光教育部长官授予国家资格证的教练组,并可以和教练一起进行皮划艇和漂流教育,还提供漂流旅游等活动。提供海外专业的皮划艇设备。

红流洞溪谷
 
庆尚南道(陕川郡) ,
从伽倻山国立公园入口处到海印寺4公里长的溪谷称为红流洞溪谷。之所以得此名,是因为这里的枫叶红得连溪水都被映红了。据说崔致远(号孤云857-?)先生曾在此居住。崔致远是新罗(BC57-AD935)人,曾在唐朝留学,回国后为国效力,但痛慨于国政紊乱,遂来此隐居,与诗共度余生。 红流洞溪谷中主要的文化遗产有笼山亭、落花潭、喷玉瀑布等19处名胜。其中以笼山亭的景色为最佳,据说崔致远曾在此读书、下围棋。笼山亭的对面有一块岩石,上有崔先生的亲笔手书。溪谷北面的龙门瀑布高7米,水流如白色的锦缎垂下,与周围的奇岩怪石共同组成一处和谐的绝妙景致。 红流洞溪谷堪称是伽倻山的第一景,一年四季的景色各不相同。春天杜鹃花和山踟躅花怒放,夏天溪谷中的千年老松与阔叶林郁郁葱葱,清澈的流水沿溪谷欢快地流淌。秋天周围的松树林和阔叶林与枫树相得益彰,更衬托出枫叶红似二月花之美。在红枫林的映照下,溪水也似乎被染成红色,令人再次深感到红流洞溪谷得名之趣。

丹阳垂杨介光之隧道단양 수양개빛터널
 
忠清北道(丹阳郡) ,
日本强占期建成的垂杨介光之隧道位于赤城面艾谷里山24-2,是长 200m, 宽5m的地下设施,强占期建成后数十年期间被放置。如今,此隧道与最新影像、音响设施、LED立面媒体等相结合,重新诞生为复合型的媒体空间。 <出处 : 垂杨介光之隧道>

论介生家
 
全罗北道(长水郡) ,
论介诞生于宣祖7年(1575年9月3日)长溪面大谷里朱邨村,父亲是训长朱达门,母亲是密阳朴氏。她天资聪颖、神韵美丽,当壬辰倭乱国家危在旦夕时,以花样年华的19岁自愿奉献而名留千史。她紧抓国家与丈夫的仇敌倭将-毛谷村六助,投身晋州南江殉节。 为了褒扬朱论介的忠贞节义,占地66116m²(20,000餘坪),耗资50亿元的论介生家復原工程于2000年9月完工,吸引许多观光客来到此地。另外,论介生家所在区域周围还有德裕山、梧桐堤等秀丽的观光景点,长安山国立公园和知止溪谷、与桐花堤坝相连的登山路线等。论介生家跟连接的观光步道相比毫不逊色,一年四季都有不少观光客与登山客前来游玩。

寒溪岭한계령
 
江原道(襄阳郡) ,
  寒溪岭与弥矢岭、陈富岭同为代表雪岳山的三大山岭,过去曾叫“小鸟岭”,与“大鸟岭”弥矢岭一起同为岭东和岭西地区的分水岭。寒溪岭位于太白山脉的腰际,是岭东和岭西地区的分界线。过去曾叫“所东罗岭”,是连接东海岸地区和内陆地区的道口。1971年12月自山岭上方开通了连接襄阳和麟蹄的较宽的柏油公路,内雪岳与外雪岳之间的观光公路也由此开通。 沿寒溪岭的山路向下行走便是五色地区。这里所有的东西都是五钯的。岩石中碳酸水喷涌而出,称为五色矿泉水,据说其味亦有五种。留有第497号珍贵文物三层石塔的城国寺,其所在位置过去叫五色石寺,意为连石头都能发也五种颜色的光芒。还有五色花的传说,讲的是一个叫五色村的村庄也是因为村内有一棵树能开五种颜色的花而得名。

云住寺
 
全罗南道(和顺郡) ,
云住寺是一座神秘的寺庙,拥有不同于其它寺庙的佛像和佛塔。很久以前,寺庙里曾有闻名的一千尊佛像和一千座佛塔,而如今的寺庙里只剩下了约100尊佛像和20座佛塔。有关云住寺的来历并无翔实的记载,只知道是新罗末期(公元前57∼935),由道诜国师(827∼898)创建的。一般寺庙的入口处都建有金刚门或天王门,独特的云住寺却没有。走进云住寺最先看到的就是9层高的石塔(第796号宝物)。这座石塔并不具有一般塔的精巧,却给人朴实之感。9层塔往前一点,道路被分为左右两条。左边那条通向七星岩。岩石的模样就像是北斗七星,所以有人主张说云住寺的模样像北斗七星. 沿着这条路再往前,爬上小山坡就能看见两尊头朝低势而躺着的卧佛。这两尊佛像是整个寺庙佛像中最精致的。再往上,伫立着雄伟的侍卫佛(石佛立像)。佛像后有一条林荫道,穿过这条小道便是一座7层石塔和一座5层石塔。形态各异的石塔是其云住寺与众不同的特征。这两座石塔后还有一座圆盘模样的石塔,样子十分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