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壮里博物馆
 
忠清南道(公州市) ,
石壮里博物馆是一座位于忠清南道公州市长岐面壮岩里的旧石器遗物博物馆。为将公州地区旧石器文化历史价值加以保护、发展和继承,石壮里博物馆应运而生。2006年9月博物馆的附带设施竣工后正式投入运营。 石壮里博物馆主要针对石壮里出土的遗物及旧石器文化进行展示、教育,并举办相关学术活动。此外,这里还开发了各种可以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产生兴趣的先史文化体验活动。博物馆主要以常设展示、企划展示和户外展示三种形式进行展出,设有展示馆、先史公园、公州石壮里旧石器遗址、体验场等空间。

庆州站
 
庆尚北道(庆州市) ,
1918年11月1日作为普通站点正式开始营运的庆州站位于庆尚北道庆州市城东洞。这里是东海南部线的车站,也是中央线的终点站。

春长台海水浴场
 
忠清南道(舒川郡) ,
* 以海水浴场和大海垂钓而闻名的春长台海水浴场 * 春长台海水浴场拥有1.5度的斜坡,海水清澈透明,广泛地分布着茂密的海松和洋槐树林,是野营和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海水浴场的中央设有广场,作为见面约会等文化活动空间而使用。除海水浴外,游客还可在落潮时步行前往从海中显露出来的小岛,亦可在沙滩中捕捉蛏子、贝壳、比目鱼等海鲜。此外,这里有西海岸一带难得一见的秀丽景观,附近的扶士防潮堤、舒川海洋博物馆、洪元港、修炼院、马梁里东柏树林等景点,作为避暑胜地,深受家庭、企业、团体游客的喜爱。 * 春长台地名的由来 * 春长台海水浴场在1980年代初,作为在东柏亭海水浴场建造舒川火力发电处的代行方案而应运而生。当时这里的大部分土地归个人所有,其中拥有大片土地的闵完基先生在这里建造了三四个单层小屋,并取自己的名号“春长”二字将其命名为春长台海水浴场。但也有传闻说海水浴场的名字源于海水浴场葱郁茂盛的洋槐树林之景,故而称其为“椿长台”。

武昌浦海水浴场
 
忠清南道(保宁市) ,
武昌浦海水浴场坐落在大川海水浴场南侧8公里处, 拥有长达1.5公里的白沙滩, 水深1~2米, 坡度比较平缓。沙滩周围环绕着一片茂密的松林。在这里,人们能够同时感受大海和松林的秀丽景色。每月涨潮之际,从武昌浦海水浴场到孤岛石台岛一带就会出现一条海路,再现摩西奇迹。海路开出以后,游人们和当地居民就会沿着海路捡拾海参、螃蟹、海螺和墨鱼等,别有一番情趣。* 神秘的海边小路体验活动距武昌浦入口50米处的小丘陵上有武昌浦展望台,登上展望台,这条神秘的海边小路的全貌就展现在眼前。阴历十五和月末开放的海边小路,7月中旬时各种公演、掰手腕比赛、民俗游戏将在此拉开帷幕,还有专门为青少年准备的舞蹈比赛和歌唱比赛等。

格浦海边
 
全罗北道(扶安郡) ,
格浦海边作为全罗北道扶安郡格浦里的海水浴场,归边山半岛国立公园所管辖。在这里能近距离的观看彩石江,退潮和涨潮的潮差不是很大,海水清澈。登上位于绝壁上的水城堂,能欣赏美丽的海景。这里和大川海水浴场,万里浦海水浴场并称为西海岸的3大海水浴场。 在扶安邑乘坐到格浦海边的直行巴士仅需40分钟,在全州市乘车需要1小时40分钟,在金堤市乘车需要1小时的时间。

江陵高速巴士客运站
 
江原道(江陵市) ,
江陵高速巴士客运站建于1976年,位于江陵市校洞,1995年11月迁到现在的洪济洞。共有地下1层和地上4层,售票处位于2楼,乘车区及候车室位于1楼。

骨窟寺
 
庆尚北道(庆州市) ,
含月山山脚的骨窟寺建于石壁之上,是韩国国内唯一一座石窟寺院。公元6世纪,来自印度的光有圣僧等人以本国寺庙样式为基础修建了骨窟寺,并在岩石顶上凿了一个磨崖如来坐像。同时,圣僧还在寺庙周围挖了12个洞窟供奉佛像,视为法堂。保存至今,法堂只剩下了7个洞窟。寺庙顶上的磨岩如来坐像高4m,极具新罗风格,是骨窟寺最值得一看的景点,也是韩国第581号宝物。 磨崖如来脸带浅笑、束发,眼睛细小、唇薄,鼻子狭窄而细长。为保护被指定为581号宝物的磨岩如来坐像,有关方面在佛像上方安置了防强风、暴雨的玻璃。7个石窟中最大的观音窟主要供奉观音像,石窟的前壁面上供有108座小观音菩萨像。险峻的骨窟寺带给人们意想不到的惊奇,虽然从一柱门直到顶上都不轻松,奇异的景观却补偿了游客所有的辛劳。

加川梯田村
 
庆尚南道(南海郡) ,
位于南海的加川梯田村,是在环海的雪屹山(488m)山脚的上坡处,由石头堆积而成,开垦超过108层高度的阶梯式农田,因景色壮观而名声在外。梯田村位置处于南方,即便冬天也气候温暖,很难见到雪景,但这里是每年艾蒿和菠菜最先发芽的地方,并且受海风的影响,虫灾发生的几率微乎其微,是一个无污染的农业村庄。在这个可以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泥土气息和村庄朋友温暖情怀的地方,从2007年开始,每年的春天都有“梯田庆典”,庆典期间会举行丰富多彩的传统农耕文化体验,如耕田(选地、打碎土块)、拔绳比赛、插秧、水田赛跑、装筐等,在这些将生活与自然,艺术与传统相融合的传统体验里,可使游客对韩国的文化遗产更加感同身受。

龟龙寺구룡사
 
江原道(原州市)
龟龙寺位于雉岳山毗罗峰与鹤谷里之间, 距毗罗峰约6公里, 新罗(公元前57年~公元935年)的僧侣义湘(625年~702年)于668年(文武王(661~681年)在位时)所建,时称九龙寺。但从现存的大雄殿建筑形态推测,龟龙寺应为朝鲜(1392~1910年)时期肃宗(朝鲜第19代王,1674~1720年在位)以后所建。传说龟龙寺所在之地原系九龙所居的池塘,后填池建寺,故起名为九龙寺。龟龙寺有大雄殿、普光楼、三圣阁、寻剑堂、说禅堂等,其中大雄殿曾多次翻建,但仍维系原样。该殿为木结构建筑,系朝鲜进代的基本建筑形式-多包式,正面有三间,两则各有两间,为“八作”式建筑,被指定为地方文化遗产第24号。整个建筑未使用一根钉子。大雄殿内部有三尊木佛,从中可看出朝鲜时期佛像的特点。中间为释伽牟尼,两侧有菩萨像,与建筑结构配合和谐。寺内还有菩萨像等许多佛教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