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州海水浴场
 
庆尚南道(南海郡) ,
尚州海水浴场是冬天运动员的战地训练基地,春秋学生的训练活动场,夏天人们享受海水浴的最佳场所,一年四季游客络绎不绝。特别是夏天有一百万多名游客慕名而来。海水,沙子,树林都很美,是人气超高的海水浴场。由漂亮的沙子组成的2km的白沙滩,缓慢的轻沙和不深的水深,喜欢水中嬉戏的家庭可以带着孩子一同前来避暑。 海水浴场后面有以日出著名的美丽锦山,晚上到尚州的话还可以早上早起去锦山的菩提庵看日出,之后享受海水浴,日落时分还可以到海边对面的大树岛和石头岛垂钓。白沙滩的一边还准备了宿营场,海水浴场周边还有不少商家和住宿设施。

教科书博物馆교과서박물관
 
忠清南道() ,
教科书博物馆是大韩教科书(股份有限公司)为了解我国的教育文化发展史并负责发展未来的韩国教育而设立的。大韩教科书(股份有限公司)于1948年政府成立同时以教育第二代的责任感和敎育立国、实业敎育、出版报国为理念而创业的。大韩教科书与我国的教育文化发展一起记录其轨迹。 教科书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以教科书为专门主题的博物馆,这里展示了从100多年以前的教科书到第七次教育过程期的教科书等多种多样的教科书,还展示了国外和北韩的教科书。特别是教科书博物馆位于教科书工厂里边,从而可以亲自体验制造教科书的情景。

地角观光地
 
全罗南道(海南郡) ,
位于大海与蓝天交汇处的地角是白头大干南侧向南延伸的地方,它既是白头大干埋于韩半岛海水之中的终点,又可谓是韩半岛诞生的起点。地角是一处充满灵气的地方,据说这里是天门的打开之处,众多的先人和艺术家们都会在此举行神圣的仪式。在地角村中,传闻只要站在地角处,面对大海和蓝天许下心愿,定会心想事成。也正是得于此传说,地角深受韩国国内游客的喜爱,因为它象征着希望的开始,亦是国土巡礼的始发地。此外,地角还是韩国海洋文化的中心枢纽和传播的必经之路。

弘法寺
 
釜山广域市(金井区) ,
位于釜山广域市金井区杜邱洞的弘法寺因拥有韩国最大的坐佛金铜阿弥陀大佛(21米)而名声远播,整个寺庙被铁马山和金井山所环绕,引水营江之湖水,仿如一个铺展开来的宴会场。 寺内设有参禅和坐禅的禅房以及为纪念韩印两国建交40周年由印度政府赠予的甘地半身像。由于这里看点丰富,拥有在其他寺庙无法观赏到的巨大坐佛以及印度文化院、寂灭宝宫、美丽生态园等景观,深受游客的喜爱。

金堤站
 
全罗北道(金堤市) ,
金堤在三国时期属于庇卑离国;在百济时期隶属碧骨郡,这是水稻的邑城的意思,这里在韩国国内第一次建成了“碧骨堤”的蓄水池,是水稻种植的新纪元。统一新罗景德王16年(757年)所有地方行政体制都按照中国改制,进一步加强了州-郡-县体制,这里的名称也传到全国,随后改为汉字名称。这时,将"碧骨“改为“金堤”,这是金子丘陵或者黄金原野的意思。因此,火车站名也随地名一起定为“金堤站"。  

搜胜台旅游区
 
庆尚南道(居昌郡) ,
位于渭川面黄山里黄山村前面龟渊洞的搜胜台是三国时期新罗和百济的国界,朝鲜时期属于安义县,日侵时改编为行政区域编入居昌郡直到今天。搜胜台在三国时期百济和新罗对抗时,百济送别派往新罗使臣的地方,开始担心回不来所以用担心愁字、送去送字,称为愁送台。愁送台又含有圣经中能够忘却世俗之虑的意思,所以也可以比喻成佛教的名字。后来,朝鲜中宗时期,乐水慎权先生在这里隐居,建立龟渊书堂培教指徒弟。柱的样子向乌龟,所以叫岩龟台,境内叫渊洞。现在的名字是1543年退溪李晃先生到安义县三洞游览时,在马利面迎胜里滞留时,听到它的来历,但因紧急政务换政,没能来到此地,他觉得名字不好听,送去提议改成同音搜胜台的四律诗,乐水新权先生刻到了柱上。 境内有龟渊书院、祠宇、内三门、观水楼、典祠厅、乐水亭、涵养齐、旌闾、山高水长碑和遗迹碑、岩龟台等,这些都由柳林和居昌慎氏乐水一族共同来管理,松林与水、岩石相融合景色优美,而且有自生自古岩和周边包括皋兰草的稀有植物。

蘭芝岛海水浴场
 
忠清南道(唐津市) ,
兰芝岛上的兰芝海水浴场(兰芝岛海水浴场)拥有长700m、宽50m的细白沙滩,水深浅,水温偏暖。另外,四周环绕著千餘坪的松林,相当凉爽。 避暑旺季时贩售部、露营场、淋浴场、饮水臺、洗手间等便利设施皆开放。沙滩西北方的岩石海岸是钓鱼的主要钓点,因此来到这里可以享受钓鱼和戏水两种乐趣。 兰芝海水浴场腹地142,810m²(43,200坪),青少年训练院建筑面积2,181m²(660坪),提供夏季海洋休闲活动与泛舟等项目。

옥연정사
 
庆尚北道(安东市) ,
柳成龙先生为研究学问而建立的精舍,玉渊精舍 河回玉渊精舍是在西厓柳成龙(1542~1607)平时比较亲近的诞弘帮助下建成的,旨在研究学问,培养弟子。 西厓先生在建成远志精舍后,因其离村庄近而比较吵闹,无法形成安静的氛围,于是跨江在芙蓉台山麓选好了地址,然而由于家境贫困而没能建成精舍。诞弘师傅知道这件事以后把建筑包到自己身上,出钱支援,1576年开工建造,10年后西厓先生45岁时,也就是1586年才完工。从那以后,西厓先生便穿过位于芙蓉台西侧山麓的其哥哥的精舍谦唵精舍出入玉渊精舍,也因此增加了兄弟之间的情谊。1605年因洛东江洪水失去了河回的三间草屋,后到此隐居,回忆壬辰战争而写下了《惩毖录》(国宝132号)一书。 玉渊精舍的两座建筑,洗心斋和远乐斋 洗心斋中间是瞰绿轩厅堂,左右两侧各有一间房,是西厓先生曾作为书堂使用的地方。周易系辞里有“意或从事于斯 以庶几万一尔”,意思为把心放在这里,希望能在哪怕万分之一的领域有所成就。厅堂瞰绿轩之名取自王羲之的诗句“仰望碧天际,俯磐渌水滨”。 远乐斋是西厓先生寄居并写下《惩毖录》的地方。以等待朋友来访之意取名为“远乐斋”,此名称来自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句。另一间厅堂“爱吾轩”则取自陶渊明的诗句“吾亦爱吾庐”。

龙眼岳
 
济州道(济州市)
龙眼岳位于济州市旧左邑终达里,海拔247.8m,是一座寄生火山,火口类型多样,部分山坡还有熔岩覆盖,可谓是一个复合型火山体。 龙眼岳的山脚是平坦、开阔的草地,是济州山丘下方的典型地形,山麓和坡上灿烂的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据说原来因这座山就像一条龙俯卧在此,因此而得名卧龙岳,山间宽阔的凹地,传说就是龙卧过的地方。而站在山顶,从上往下看,火山口就像龙的眼睛一样,闪烁着炙烈的光芒, 所以人们也称之为龙眼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