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影亭
 
全罗南道(潭阳郡) ,
据说息影亭原为栖霞堂金成远为石川林亿龄而建造的亭子,后来金成远又在息影亭旁建造以自己名号栖霞堂命名的亭阁,栖霞堂曾因年久失修最近才经过整修恢复原貌。《栖霞堂遗稿》中也有相关的记载“庚申公三十六岁,筑栖霞堂于昌平之星山,为终老计…” 根据此记载可以了解到金成远在36岁那年(1560年)建造了息影亭和栖霞堂。栖霞堂金成远是松江妻家的堂叔,比松江大11岁,在松江到访城山时,两人曾一起在环碧堂同门学习。松江郑澈以息影亭、环碧堂、松江亭等城山一带美丽的自然景观为题材,创作出了著名的《星山别曲》。另外,松江在此地安家,拜俛仰亭宋纯、河西金麟厚、高峰奇大升等当时的名流为师,和霁峰高敬命、玉峰白光勋、龟峰宋翼弼等才子往来密切,熟读诗文。  这里除了风景秀丽的息影亭外,以前还有紫薇滩、鹃陆岩、芳草州、钓台、芙蓉塘、瑞石台等景观,但由于光州湖的形成,这一带景观大部分都发生了变化,芙蓉塘上的建筑物也是最近才新建成的。松江在城山除创作了《星山别曲》以外,还在此留下了《息影亭二十咏》、《息影亭杂咏》10首、《霞堂夜坐》1首、《次环碧堂韵》1首、《栖霞堂杂咏》4首等许多汉诗、短歌作品。亭阁的规模是正面2间、侧面2间,特别的把其中一角围成了一个房间,正面和侧面皆铺上了木板。

明岩山菜健康村
 
忠清北道(堤川市) ,
* 明岩山菜健康村是为健康生活所准备的体验空间* 在紺岳山与石基岩之间,海拔400公尺的纯净内的明岩山菜健康村是有好山好水的村落。这里用石头与黄土所建成的8个洞内,包括了传统韩屋度假民宿、黄土锗汗蒸幕、韩医院、药用植物园、周末乡村市集、运动场、烤肉区、KTV、餐厅、窑洞、溪边小屋、凉亭等各种休闲设施。明岩山菜健康村的汗蒸幕是在传统的坑内混入黄土与锗粉末,建成之后再加上含锗的石片,最后再盖上韩纸完成。 * 明岩山菜健康村有各种的体验活动 * 明岩山菜健康村备有生态型河川、登山道、山野自行车道等多种体验空间,另外还可体验韩方治疗及松叶汗蒸等。松叶汗蒸是在地上舖满松叶,再盖上薄布后,人躺在上面薰到流汗的养生方式。而韩方治疗则是堤川市为了患有皮肤病或慢性病的旅客,在这里打造了韩方名医村,里面常驻有韩医师、气(功)治疗与物理治疗师等专业人员看诊。

万渊寺
 
全罗南道(和顺郡) ,
据说万渊寺创寺于高丽熙宗4年(1208),由万渊禅师创建。 万渊禅师在无等山元晓寺完成修行之后,在去往松广寺的途中翻越无等的主峰,在向南走的途中,于万渊寺的寺址上暂做休息,不想进入梦想梦到16罗汉拥着释迦摩尼。醒来之后环看四周发现不知何时下起了大雪周围一片白茫茫。于是称奇,只有禅师躺过的周边雪化升起了阵阵雾气。于是就在此建土窟,随后慢慢发展成了万渊寺。 韩国战争之前,万渊寺还保留了大雄殿、十王殿、罗汉殿、僧堂、禅堂、东厢房、西厢房等3殿8房与大雄殿前的箭楼,箭楼下还有四天王门与三清阁,此外还拥有很多附属小庙。但是这些在韩国战争期间全部毁损。到1978年以后复原了大雄殿、罗汉殿、冥府殿与遥舍居,还复原了附属寺庙中的禅定庵与圣主庵。庙的境内还有指定文化财第185号的拂佛。此外多位名人曾到访过万渊寺。从寺里往东约2公里的地方有万渊瀑布,宁静的山林与溪水都是出游客们喜欢的路线。

泰安寺
 
全罗南道(谷城郡) ,
泰安寺坐落在桐里山山脚下,兴建于新罗庆德王元年(公元742年)。高丽太祖时期,慧彻大师曾经在这里讲经,并将这里扩建成拥有132间舍房的大型寺庙,使这里成为桐里山派的中心所在。寺庙内保存有慧彻大师舍利塔(273号文物), 廣慈禅子塔(274号文物)等四处珍贵文物。位于桐里山的凌波阁(82号地方文物),地处险峻的山谷内,实为一大绝境。6.25战争时期,凌波阁不幸倒塌,后经重新修缮,保存至今。距离寺庙入口1.8公里处,是清凉的溪涧和茂密的林荫。秋天这里枫叶如火,景色更加婀娜秀丽。

湫岩吊桥추암 출렁다리
 
江原道(东海市) ,
以日出为名、湫岩烛台岩所在的湫岩海边,这里于2019年 6月新设的长达72m的海上吊桥,是韩国内唯一的在大海上面建起的吊桥。

益山笠店里古坟
 
全罗北道(益山市) ,
史迹第347号的笠店里古坟,是位于全罗北道益山郡笠店里Chilmokjae丘陵山腰处的百济坟墓群。总共有8基的坟墓,除了1号以外,其馀被发现时都严重损坏。1号坟墓是打造成窟形的石室墓,出土的遗物则有陶器类、金铜帽子,还有金耳环与琉璃珠等装饰品,以及用在马身上的装饰器具、铁器等,是发现的百济时代遗迹中最重要的遗物。从遗物上看来,大约是在5世纪左右所建的墓。金铜製的棺木与日本出土的物品类似,可想像当时百济与日本间的文化交流。

康津永郎生家
 
全罗南道(康津郡) ,
1903年1月16日(农曆1902.12.18)永郎金允植诞生于此处,为金钟湖2男3女小孩中的长男。小时后叫采俊,后来改名为允植。永郎为其雅号,在文坛活动时主要都是使用这个雅号。永郎过世于1950年9月29日,在此之前共发表了包含著名的诗「牡丹花开时」等在内共80多篇著作,其中60多篇是光復前拒绝接受日据创氏改名与参拜神社,在此处生活时期所写的作品。 永郎生家在1948年永郎一家移居首尔后曾经过多次转售,曾是永郎诗中素材的泉、冬柏树、酱缸臺、柿子树等都还保存著,也种植了许多牡丹花。 * 规模 - 生家一带(4,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