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山道立公园
 
忠清南道(礼山郡) ,
德山道立公园始建于1973年,包括德山面的柿梁里、斜川里、屯里、上加里、光川里等地区。公园内有元晓峰(音译)、石门峰、“湖西小金刚”德崇山、獬豸岩等名山秀峰,还有美丽的溪流瀑布,其中,著名的修德寺就坐落于此。修德寺的大雄宝殿与浮石寺的无量寿殿(意译)和安东凤停寺的极乐殿同为高丽时代修建的木制建筑。大雄宝殿自1936年起,历时4年进行修缮,修缮过程中,在大殿的大梁上发现了记载着“高丽忠烈王34年(1308年)建”的墨书。 作为韩国国宝49号的大雄宝殿融合了高丽时代和百济时代的建筑风格。前面三间、侧面四间的牔栱构造平房尤为庄重。为保护优美的环境,德山道立公园自1990年11月1日起规定公园内禁止一切炊事活动。 * 德崇山地区-修德寺、欢喜台、见性庵、金刚庵、定慧寺、少林草堂、满空塔、一柱门、女僧堂等著名景点。 * 伽倻山地区-伽倻寺址、玉溪储水池、南延君庙、上黄寺址(意译)、报德寺、虚痕吉岩(音译)、玉阳瀑布(意译)、乌龟岩、高丽瓷器墓志。   ※主要文化遗址: 修德寺大雄宝殿(国宝49号)、修德寺大佛、三层石塔、七层石塔、六槐亭、满空禅师舍利塔、黄河楼、圣宝博物馆

清平自然休养林
 
京畿道(加平郡) ,
清平自然修养林是能一览北汉江边清平湖畔美景的得天独厚的自然体验空间。在这里可以摆脱都市的喧嚣,体验自然生态的同时还能享受山林浴,深受人们的喜爱。 群松之间的清洁的清平湖畔以及美丽的秋季枫叶和雪景,这里随着季节的变化展现出不一样的景观。缓缓流淌的清平湖水的流水声和鸟儿歌唱的声音,让到访的游人深切的感受到大自然的清静。休养林由可住宿的5个山林休养馆和为朋友/恋人准备的2个五月花馆,除此之外还有展望台,野炊场,游泳场,森林咖啡厅,草地庭院,讲堂等设施。休养林位于首尔的近郊,交通便利,是家庭聚会,团体会议的理想场所。

灌烛寺
 
忠清南道(论山市) ,
 灌烛寺坐落在距离论山市三公里处的般若山上。古时,中国名僧智安看到庙里的石造米勒菩萨立像像灯烛一样发出闪闪亮光,因此给该寺取名为灌烛寺。石造米勒菩萨立像是韩国最大的石佛像。传说,一女子在般若山上挖蕨菜时,忽听到婴儿啼哭的声音,跑上前去一看,却发现一块巨大的岩石拔地而起。官府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命人将这块岩石铸成佛像,这就是今天的石造米勒菩萨立像。

金浦国际雕刻公园
 
京畿道(金浦市) ,
   因为金浦就位于江华的入口,故有许多外地人会经过这里。只要来金浦看看,相信各位游客将会对金浦完全改观。金浦的上方为与汉江相连的祖江,西边则是连接至西海。长久的历史在金浦留下了许多的遗迹、遗物、传说、故事,以及有名的景点。金浦国际雕刻公园位于全世界唯一的民族分裂的现场──月串面地区,并且以统一为主题展出了30件的雕刻作品(国外14件、韩国16件)。在佔地70,000平方米的公园里,每件雕刻作品都与周边的树木花草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和谐的画面。 金浦国际雕刻公园与附近的休闲运动公园、滑雪场、青年修炼院等设施,将会形成一个综合观光城镇,是最适合在周末与家人以及恋人一同前往的好去处。 

云住寺
 
全罗南道(和顺郡) ,
云住寺是一座神秘的寺庙,拥有不同于其它寺庙的佛像和佛塔。很久以前,寺庙里曾有闻名的一千尊佛像和一千座佛塔,而如今的寺庙里只剩下了约100尊佛像和20座佛塔。有关云住寺的来历并无翔实的记载,只知道是新罗末期(公元前57∼935),由道诜国师(827∼898)创建的。一般寺庙的入口处都建有金刚门或天王门,独特的云住寺却没有。走进云住寺最先看到的就是9层高的石塔(第796号宝物)。这座石塔并不具有一般塔的精巧,却给人朴实之感。9层塔往前一点,道路被分为左右两条。左边那条通向七星岩。岩石的模样就像是北斗七星,所以有人主张说云住寺的模样像北斗七星. 沿着这条路再往前,爬上小山坡就能看见两尊头朝低势而躺着的卧佛。这两尊佛像是整个寺庙佛像中最精致的。再往上,伫立着雄伟的侍卫佛(石佛立像)。佛像后有一条林荫道,穿过这条小道便是一座7层石塔和一座5层石塔。形态各异的石塔是其云住寺与众不同的特征。这两座石塔后还有一座圆盘模样的石塔,样子十分有趣。

注文津灯塔
 
江原道(江陵市) ,
注文津港是港内水面积约21万平方公尺的沿岸港口,过去主要输入魷鱼、明太鱼、秋刀鱼、煤炭、柴油等,输出硅砂,是东海岸繁忙的渔业基地之一。1917年,这里作为往返釜山与元山之间汽船的中停港,首度有客轮、货船进港。江原道中部地区没有特别发达的港口,灯塔的设立时间较其他地区来得晚,而1918年3月20日(朝鲜总督府告示61号)建立的注文津灯塔,为江原道的第一座灯塔。注文津灯塔为白色圆形砖造建筑,最大直径3公尺、高10公尺,外壁以白色石灰漆成。这样的灯塔样式属于韩国早期的灯塔样式,在建筑史上有极高价值。灯塔的灯光每15秒闪烁一次,远在37公里外的海上也清晰可见。灯塔曾于韩战时遭到毁损,于1951年被復原。 * 首度点灯日 – 1918年3月20日 * 构造 – 白色圆形砖造建筑(10m) * 灯质 – 白闪光15秒1闪(FlW15s) * 特征 – 江原道最古老的灯塔,也是东海沿岸首度设立无线电通讯局的灯塔

安眠海边
 
忠清南道(泰安郡) ,
安眠岛虽然被称为岛,但因与大陆间有跨海大桥相连,从严格意义上讲,又不算岛。它位于泰安半岛南部,过跨海大桥后,再驾车走个十来分钟能到安眠岛海边。离海边约5分钟远的地方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树林,驰骋林中,两边是山岩和稻田飞快的从车窗边闪过,美丽的自然风光,让人觉得并不是在海边。而再往前,眨眼间,蔚蓝的大海和白得刺眼的沙滩就会映入眼帘。周围有很多垂钓的理想场所,海鲜的种类也十分多样,是避暑度假的好地方。

宁国寺
 
忠清北道(永同郡) ,
宁国寺位于忠清北道最南端,与忠清南道交界的天台山(海拔714.7m),原本此地隶属于沃川郡阳山面,后于1906年划分入永同郡。1914年郡面统合,将阳南一所面与部分南二面统合为阳山面,直至今日。天台山南部有条68号地方道路,东西向连接锦山郡济原与永同柯谷,为沿著锦江兴建而成的道路,因此道路两旁景色秀丽。此条道路与沿著虎滩川兴建而成的501号地方道路相通,从68号地方道路切入501号地方道路,可看到宁国寺与天台山的路牌,于此左转即抵达天台山下的停车场。从停车场沿著溪谷旁的登山步道行走,可达天台山。溪谷流经岩石绝壁间,沿途有珍珠瀑布、三端瀑布、三神岩等,风光明媚,而悬崖绝壁上可见来访过此地的文人墨客刻留下的文字。沿著登山步道步行,会看到辽阔的盆地,而宁国寺即坐落于盆地西南方朝东的山麓上,盆地边缘有两条溪谷汇流形成三端瀑布,瀑布水湍湍下流形成溪谷,而沿著溪谷有通往宁国寺的道路。宁国寺位于忠清北道永同郡阳山面楼桥里天台山深山内,周边景色秀丽。兴建年代已无从考证,推算为新罗末年宣宗时期所建,高丽中叶成为继承大觉国师义天天台宗的圆觉国师下山处后开始繁荣起来,持续至朝鲜时代前期,后因朝鲜的抑佛政策,势力逐渐减弱,但仍延续著名刹的命脉,但20世纪初期势力萎缩到短暂废寺的程度。1934年由朱奉祖师重建,使其命脉延续至今。目前宁国寺内的宝物有圆觉国师碑与宁国寺浮屠、大雄殿前的宁国寺三层石塔与望塔峰的三层石塔。此外包含大雄殿在内,石钟型浮屠与圆球型浮屠等被列入地方有形文化财名单之中。现存建筑物除大雄殿以外,还有寮舍与山神阁、楼阁,附属尼庵则有桂月庵。

天冠寺
 
全罗南道(长兴郡) ,
天冠寺位于全罗南道长兴郡的天冠山,确切的创建年代难已考证,但相传是新罗时代(BC 57∼AD 935年)通灵和尙所建。天冠寺从前叫做华严寺,曾有89个庵子及1,000多名的僧侣在此修行,在废寺后于1963年重建极乐宝殿、寮舍与钟阁等,并改称天冠寺。 现在天冠寺虽然因年代久远显得有些老旧,但在充满神秘之美的天冠寺有被指定为宝物第795号的3层石塔、全罗南道有形文化财第134号天冠寺石灯与5层石塔(全南有形文化财第135号)、塔山寺地石灯(文化财资料196号)等许多文化遗迹。 寺刹所在的天冠山,不但有许多奇岩怪石,春天的红色冬柏树、秋天覆盖整座山的芒草原都相当有名。另外多岛海的风景也吸引了很多观光客前来。